一、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指原来并没有过化脓性中耳炎的疾病,而最近出现的中耳急性化脓性炎症。病程在二个月以内。在早期,主要是耳痛、发热、头痛、耳内流脓量多,并影响听力。检查有鼓膜显著充血,若已经穿孔,则有脓液外流。)
1.抗菌消炎:首选青霉素类静脉滴注。并可配合红霉素0.5g,或交沙霉素0.4g,2~3次/日,口服。或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剂量应足,疗程够长,一般用至鼓膜充血消失。
如果使用西药治疗三天以上效果不好,应当考虑改用其他抗生素,或者加用中药治疗。(中药一般没有抗药性;而且对于已经出现抗药性的人来讲,可能体质偏差,对药物不敏感,更宜加用中药治疗。如果不是很严重的感染,用中药内服取代西药打针,其效果也是肯定的。)
2、外治法
滴鼻法:病初起时以1%麻黄碱生理盐水滴鼻,以利咽鼓管引流通畅。
鼓膜切开:鼓膜红肿外突而未穿孔,或穿孔过小引流不畅时,应切开鼓膜,以利引流。
清洁法:耳道流脓时,应以3%双氧水或淡白醋(醋、凉开水各半)清洗耳道,再施以滴耳或吹耳法。
滴耳法:①止痛:耳内剧痛,鼓膜未穿孔者,可滴入酚甘油止痛。②解毒、消炎:鼓膜已穿孔溢脓者,以黄连滴耳液或0.25%氯霉素液、0.3%氧氟沙星(泰利必妥)滴耳液、复方新霉素滴耳液之类滴耳,每日3~5次。
吹耳法:鼓膜穿孔后,溃孔不小于绿豆大者,可吹入粉剤类药物,1~2次/日。
外敷法:耳后乳突区压痛甚至红肿者,局部外涂紫金锭, 或醋调如意金黄散外敷。
3、手术治疗:已发生乳突炎,应适时行单纯乳突凿开术,彻底清除病变组织,使引流通畅,以预防并发症。
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一般分为三个类型。
1、单纯性化脓性中耳炎(无骨质破坏、无听小骨破坏、无胆脂瘤。鼓膜穿孔较小或中等,分泌物无气味,听力减退轻度):以局部治疗为主(洗耳、滴药或滴药),感冒加重后,可以考虑内服消炎药物。待炎症消除,至少停止流脓三个月,经过检查鼓室干燥,咽鼓管功能正常,鼻腔无明显疾病,可以行鼓膜修补手术,从而得以全愈,不再流脓,听力恢复基本正常。
如果已经修复未愈,可以反复修复,前提是咽鼓管功能正常,中耳腔干燥无炎症。如果以往修改,再因病引起穿孔,可以在满足这一条件时再行修复。
在长沙市,进行鼓膜修复手术的医院主要有:湘雅附属第三医院(桐子坡);湖南省人民医院(解放路)、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有听小骨破坏的中耳炎(复杂型中耳炎、也称骨疡型中耳炎):一般为鼓膜大穿孔,或并发鼓室肉芽、息肉。消炎治疗同上述,或简易手术摘除肉芽、息肉。待炎症消除,至少停止流脓三个月,经过检查鼓室干燥,咽鼓管功能正常,鼻腔无明显疾病,可以行听力重建手术,使听力有较好恢复(一般难以完全恢复正常听力);并使炎症不再发作。
3、有乳突炎,或有胆脂瘤:应当手术治疗为主,并定期复查,以清除手术腔的分泌物,不使炎症复发。术腔干燥后,根据具体情况,仍然可以考虑进行鼓室成形术,安装听小骨,以改善听力。
参考文章:胆脂型中耳炎的危险性与手术治疗
4、如果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总是难以干耳,或手术后术腔总不干燥,甚至经常性有分泌物,则应当加强局部清理次数,或改进局部治疗的方法,并可以配合服中药调理,治以扶正祛邪,可以加快好转,使分泌物尽早干净。中药治法可参看文章
5、局部用药治疗方法:
(1)洗耳法:用3%双氧水清洗外耳道(用棉纤醮双氧水),以清除脓液。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每天3-5次;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每天1-3次。
(2)滴耳法:可以使用西药消炎药,或中药消炎药。也可以自制中药消炎药。主要有三类:
a、水溶剂:适合于脓液量多者(如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或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因感冒后加重者),每天滴耳3-5次,每次滴入3-5滴。因为炎症明显或严重,故用量稍大,频次稍多,以尽快促进炎症消退。
b、油剂:适合于脓液量少者(如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每天滴1-3次,每天次1-2滴。因为炎症不重,油剂保持的时间较长,故可以减少用药次数。
c、酊剂(酒精制剂):适合于耳内无脓,但鼓室仍有湿润的情况。最常用的是4%硼酸乙醇。每天滴耳1-2次,每次1-2滴。酒精与硼酸制,既或消炎,亦可挥发,促进鼓室干燥,故滴用次数宜少,量亦稍少。
d、自制滴耳药物:用乙醇制剂或油剂均可。
d- 1、重连滴耳液(乙醇制剂;湖南中医药大学谭敬书教授经验方):处方:七叶一枝花(重楼)15g 黄连 五倍子 苦参 黄柏 生大黄各10g 冰片3g。制用法:前六味用谷酒浸两周(酒浸过药面),过滤,滤液加冰片,低度白酒加至400ml,瓶装备用。滴耳,每日3次。
d-2、耳炎灵滴耳油(油剤;河南中医学院蔡福养教授经验方):处方:大黄、黄芩、黄连、黄柏、苦参各10g,冰片研粉1g,麻油适量(以药物浸过药面即可)。制法:先将前五味药放入油锅内,浸泡24小时,然后加热炸药至黑褐色为度,滤净药渣,乘热加入冰片,搅匀,新纱布过滤,装瓶备用。适用于急性脓耳或慢性脓耳,有脓性分泌物者。
(3)吹耳法:应当由医生操作,不可由病人自己操作,否则吹入的药粉太多,堵塞了外耳道或鼓膜穿孔处,反而造成脓液引流不畅,加重病情。所用药物,根据个人经验,以氯霉素9份,加冰片1份的比例配制,研粉,用喷粉器吹入最佳。效果较滴耳药物的效果更佳。
(4)其他治疗:如果外耳道有息肉,或鼓室有息肉、肉芽,应当清除提,可以使用钳子咬去,或用中药燥湿收敛的药物吹入均可(枯矾 雄黄各10g 轻粉2g。制用法:上三味,研粉,过100目筛,装瓶备用。先洗净外耳道及鼓室内脓液后,用喷粉器吹入一薄层。)
鉴别诊断问题: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需要与以下疾病鉴别。
1、慢性肉芽性鼓膜炎:病程长短不定,耳内经常性少量粘脓脓,或时有加重;检查见鼓膜紧张部有肉芽组织如细颗粒状,亦可侵及鼓膜紧张部,鼓膜无穿孔,颞骨CT未鼓室、窦窦及扡突正常。
2、中耳癌:好发于中年以上患者,有慢性脓耳长期流脓史,近期出现血性分泌物,可伴耳痛,甚至出现面瘫、剧烈耳痛、头痛、耳聋加重、头晕。鼓室或耳道可见新生物,易出血;颞骨CT提示中耳乳突骨质破坏,病理切片确诊。
3、结核性中耳炎:病程长,多有肺结核或身体其他部位结核病史,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史,听力损害较重,伴面瘫,耳内脓液稀薄,检查见鼓室黏膜有肉芽,苍白水肿状,常规局部治疗无效,X线检查有骨质破坏,病理切片确诊。
关于如何预防中耳炎的问题
一、已经有了化脓性中耳炎的情况下,如何预防中耳炎的复发?
1、不要让耳孔内进入水液。如洗头、游泳时,应注意,勿使污水入耳。如果进入了水液,应尽早用干净的棉纤伸进去搅干。或将头偏向同侧,以同侧足跟蹬地,水液自动流出。
2、预防感冒。一旦感冒,中耳炎就容易复发。
3、适当忌口。有些人对进食了某些食物后,就容易引起中耳炎的复发。对此,应当积累个人的经验,注意避免进食此类食物。这些食物主要的有:海鲜类、笋子、腊味食品,等等。各人的情况不同,对同一食物,有些人进食后可能引起问题,但其他人却不一定引起问题。
二、未发生中耳炎的人,如何预防中耳炎的发生?
主要是预防感冒。
另外,感冒后鼻腔有涕时,注意擤涕方法,不要强行擤涕,将分泌物挤入到咽鼓管。正确的擤涕方法是:交替将左右鼻翼压向鼻中隔,不要用手捏紧双侧鼻孔同时擤涕,以免增加鼻、咽部压力,不让鼻腔或鼻咽部的感染因子进入咽鼓管;婴幼儿感冒后,家长应该用干净手帕或餐巾纸帮助其轻轻地揩去鼻涕等分泌物,最好是用吸涕器吸出,或监护人(无传染病者,先潄口干净)用嘴将其鼻涕轻轻地吸出(一侧一侧地吸,勿两侧同时吸,将吸出物吐掉并潄口),以防止鼻涕倒流进入耳内。
应特别强调的是,婴幼儿容易发生化脓性中耳炎,请参考文章:如何预防儿童与婴幼儿的中耳炎
三、鼓膜修补术后,是否会再发生化脓性中耳炎?
鼓膜修补术后,重新再患化脓性中耳炎仍然是有可能性的,而且也确有一些人就是如此。这主要是没有很好地预防中耳炎(如何预防见上述)。但一般地说来,进行了修补术后,再患中耳炎的情况还是少数。是否因为有可能再患中耳炎,就放弃进行鼓膜修补的机会呢?医生的建议是否定的——应当补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