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2017-11-17中国中医药报
山东中医药大学 乔明琦
中医现代化自提出和启动进程,迄今已经17个年头,迫切需要现代中医理论的出现。但现代中医理论应是什么样的理论,如何创建,建立起来后会有产生什么影响并发挥什么作用?这是探讨建立现代中医理论需要研究回答的3大问题。“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方向——由现象描述向本质阐明的变革”和“现代中医基础理论创建与其学科分化探索”已经提出。我们以此为基础,概括国内外相关研究见解,提出创建“现代中医基础理论”这一重要命题。中医现代化正式提出始于1997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该《决定》提出:“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实现中医药现代化。”2007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药科学研究发展纲要(2006-2020年)》提出:“到2010年,在中医理论现代研究成果基础上,形成专业术语统一,理论层次明确的基础框架……到2020年,初步完成中医理论的系统整理和诠释,阐明理论的科学内涵,建立起由现象描述向本质阐明的中医理论体系,为中医临床和中药研发提供新的理论指导。”中医现代化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中医理论体系,现已是学术界和国家主管部门的共识。祝世讷在“经典中医学与现代中医学”文中指称“所谓‘经典中医学’,是指到19世纪末叶为止的中国医学,即通常所称‘传统中医学’。”“所谓‘现代中医学’,是指在继承‘经典中医学’的基础上,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来研究人体和疾病,主要揭示未被认识或未被充分认识的新规律而建立的新的理论和理论体系。”中医学迄今为止仍然是中国传统医学。故对现代中医学这一概念,很难给出确切定义。主要困难是现代中医学作为相对于传统中医学的新学科尚未呈现,概念作为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面对尚未呈现的现代中医学,难以反映并揭示其本质属性。尽管如此,我们尝试给出初步可能的定义是:脱胎于传统中医学,以现代科学理念和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并阐明人体健康与疾病及其防治规律的具有现代科学理论特征,并能与现代科学包括现代生命科学和现代医学相通的成长中的新兴中医学科。现代中医学是一相对于传统中医学的新兴学科,它是传统中医学的飞跃和质变,因此称为“脱胎于”而不是“发展于”。区别于后者的主要特征,一是现代科学理念,二是其学科知识具有科学理论特征并能与现代科学及其生命科学和现代医学相沟通。
另外,它的上位概念是医学,即当前规范称谓的现代医学,下位相邻概念是传统中医学。“现代中医基础理论”是一个新学科的概念,由传统理论的现象描述迈向本质阐明的现代中医基础理论新兴学科,其是尚未成型的现代中医学下的二级学科,具有上述现代中医学的主要特征,并凸显共性特征下的自身特征。这是现代中医基础理论这一学科概念的学科归类,并由此限定在现代中医学下的二级学科范围内。之所以将其限定在二级学科范围内,一是中医理论是涵盖中医药学各学科的理论,是现代中医基础理论上位概念,需要中医学和中药学各学科人员参与并共同提出。二是目前现实情况下,传统中医理论的突破与变革,只能是首先由某一学科的理论变革开始。更为重要的是,中医基础理论是整个中医学和中药学各学科的理论基础。从它开始变革,更具有基础理论变革,进而带动整个中医理论变革的引领作用。现代中医基础理论,首先应当解释说明的对象就是,中医学有关人体结构及其功能机制、病因发病及病机转变机制以及预防和治疗原则的原理机制。概括讲,就是自《内经》时代以来的“以象测脏”所推测的内脏到底是什么;“司外揣内”所揣测的人体体内,从生理到病理再到治疗,到底发生什么的变化。概括以上,揭示内脏结构及其生理病理及防治机制,由此与现代科学沟通,是本概念词义所表达出的特征。要具体揭示出这一特征,需要架起一座沟通现代中医与现代科学的桥梁,这就是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的桥梁原理。中医现代化迫切需要现代中医理论的产生。现代中医基础理论有望率先创建起来,从而为中医现代化提供急需的理论依据和向导。(乔明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