萹蓄的故事
2018-05-02
王眙民

主治医师日照市中医医院

萹蓄的故事

陶弘景,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作品有《本草经集注》、《集金丹黄白方》、《二牛图》等。陶弘景先生曾对萹蓄做过这样的描述:煮汁与小儿饮,疗蛔虫有验。

相传,陶弘景自幼聪慧,博览群书,每每读到不懂的地方,有疑问的地方都会去找方法来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

一次,陶弘景读到《神农本草经》:“主浸淫,疥瘙疽痔,杀三虫”时,自己想确认萹蓄的作用,因为常年隐居在山中,想要验证,只得苦苦等待,终于,一天有人来造访。这次来探望这位“山中宰相”的不是皇帝的钦差大臣,而是一介草民,他带着儿子前来看病。

看到孩子面黄肌瘦的,再据其父亲说孩子反复出现腹部或脐周隐痛,或伴偏食、夜间磨牙、有时伴有呕吐等症状后,陶弘景思索片刻,便开方用萹蓄熬汤药给小孩服用,并吩咐说三天后随诊。

过了三天,父亲和孩子又来了,父亲说孩子胃口好了,晚上睡觉没磨牙了,白天也没有因为肚子痛而哭闹了。陶弘景听后很高兴,因为他亲手验证了萹蓄有驱蛔虫的功效。

【药名】萹蓄

【别名】竹、扁竹、扁茿、畜辩、扁蔓、扁蓄、地扁蓄、编竹、扁畜、粉节草、道生草、扁竹蓼、乌蓼、大蓄片、野铁扫把、路柳、疳积药、斑鸠台、蚂蚁草、猪圈草、桌面草、路边草、七星草、铁片草、竹节草、扁猪牙、残竹草、妹子草、大铁马鞭、地蓼、牛鞭草、牛筋草。

【药性】苦,微寒。归膀胱经。

【功效】利尿通淋,杀虫、止痒。

【应用】

1.淋证 本品性微寒,入膀胱经,清利下焦湿热。多用于热淋、石淋,常与木通、瞿麦、车前子同用,如八正散《和剂局方》;用于血淋,与大蓟、小蓟、白茅根等同用。

2.虫证,湿疹,阴痒 本品苦能燥湿,微寒清热,又善“杀三虫”。用治蛔虫病,蛲虫病,钩虫病。用时宜煎汤空腹服,以提高疗效。治蛔虫腹痛,面青,如《药性论》以单味浓煎服用;治小儿蛲虫,下部痒,如《食医心镜》单味水煎,空腹饮之,还可用本品煎汤,熏洗肛门;用于湿疹、湿疮、阴痒等证,可单味煎水外洗,亦可配伍地肤子、蛇床子、荆芥等煎水外洗。

【用法用量】煎服。鲜者加倍。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脾虚者慎用。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