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面外伤的定义
人体的头面部骨骼共有22块,分为颅骨和颌面骨两个部分。通俗的讲就是组成颅腔包括脑组织,或者说有机会与脑组织接触的头面部骨骼叫做颅骨,共有8块,成对者较少,只有两块成对分布在头颅的两侧。其余不参与构成颅腔的骨骼为颌面骨,共有14块,成对者较多,只有两块骨骼,也就是梨状骨和下颌骨非成对存在。
颌面外伤就是指这14块颌面骨骼受外力的作用出现了骨折和不同程度的移位。颅骨的外伤侧称为颅外伤。人的头部受伤时伤情往往是复杂的,多样性的,并且多有颅骨外伤及颌面部外伤同时存在。头面部的外伤很常见,但多为软组织伤,不涉及骨骼时不构成颌面外伤或颅骨外伤。
颌面外伤因受伤骨骼不同波及的范围不同而有各种不同的临床表现。比如常见的有咬合,也就是牙齿的正常咬全关系异常,复视,鼻塞,甚至呼吸困难及发音障碍等。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颌面骨折并移位后,如果不修复的情况下,颌面骨畸形愈合,也就是说移位后的骨骼在不正常的位置长合了。这种情况下必然出现各种各样的远期面部畸形或伴有功能障碍。可怕的是这些面部的外形改变及表情功能障碍在受伤的早期,由于肿胀的原因是不会表现出来的,因此伤者及医者多忽视颌面外伤的早期治疗。
颌面外伤早期修复
颌面外伤的早期修复就是指在颌面骨骨折移位后,畸形愈合以前,对移位的颌面骨骼进行修复。因为骨骼外伤一般在三个月后形成比较牢固的骨性愈合。所以一般认为所谓的早期修复就是指在受伤后的三个月内进行修复。这时因为移位的骨骼还没有畸形愈合,手术容易,并且手术创伤小,术后外形及功能可以基本上完全恢复到受伤前的水平。三个月以后的任何修复都属于晚期修复,这时的修复难度增大,修复效果不如早期理想。
面部外伤后只有骨折或骨裂,没有移位且固定牢靠的颌面骨折没有必要进行手术修复,但应该进行妥善的固定。颌面骨外伤后的骨折是否稳定,或是说已经骨折的颌面骨是否会出现后期的移位,应该让有经验的医生进行判断。对于不稳定的骨折建议早期及时固定。
早期修复一般是指在受伤后三个月内,但并不意味着从受伤到早期修复的时机有三个月的时间。因为伤后第一到三个星期内一般也不适合进行颌面外伤的修复,除非在进行颅脑外伤手术时同时进行颌面骨修复,这种情况在国内的医疗操作中并不常见。在上述这一段时间内首先要排除和治疗有可能引起生命危险的外伤,比如脑外伤和内脏外伤等。只有排除或治愈了脑外伤或其它内脏外伤后才可能进行颌面外伤的修复。所以实际能进行颌面外伤早期修复的窗口也就是两个多月的时间。伤者及接诊医生都应该清楚这一点,避免错过了颌面外伤的最佳修复时机。
早期诊断
在医学影像诊断技术这么发达和普及的今天,颌面外伤的早期诊断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几乎所有头面部外伤者到医院后都会进行头脑CT检查,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检查也包含了颌面骨骼。所以即使颌面骨外伤后骨骼只有很细的裂缝也能够早期及时的诊断出来,更不用说有明显的颌面骨碎裂及移位的情况。
左侧颌面外伤后早期,肉眼几乎看不出面部有畸形,接诊医院只进行了简单皮肤伤口缝合。但CT片显示有明显的颌面骨骨折和移位。
另一患者面部外伤后,上颌骨及鼻骨出现粉碎性骨折并明显移位。
需要提醒的是接诊医生应该考虑到有颌面骨折的可能,并进行颌面骨的影像学检查,不要单纯把注意力集中在颅脑外伤上面。
如果没有进行颌面骨的影像检查,或进行了检查但没有诊断出颌面外伤,实际上这种漏诊的可能性很小。等面部畸形,或复视及牙齿咬合异常等功能障碍逐渐表现出来时,再进行颌面骨的影像学检查仍可以做出明确诊断,但却往往错过了早期修复的时机。
早期修复的意义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现在的医疗从技术上讲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这种情况下专科医生只对自己专科的情况重视和熟悉,对涉及其它专科的情况往往认为不重要或不必要进行处理。而全科医生也不会进行颅颌面外伤的处理。所以加强专科之间、甚至不同医院之间的合作非常有必要。
在工作中有时会遇到一些有先见的患者在得知自己有颌面外伤,并且被告知不必急于修复时仍然找到马福顺博士进行有关咨询。进行评估后马博士对必须要进行手术者进行了手术,取得很好的效果。但头面部外伤后能够及时找颌面外科医生就诊者只占很少的比例,只有所有的头面部外伤者在排除生命危险后得到颌外科专科医生的诊断和处理,才能有效避免继发的面部畸形和功能障碍。这一点在我国的医疗体制内做的还很不够,几乎没有不同专科间的横向推荐,也极少有名专科的医生共同合作处理同一个病人的情况,更不用说不同医院间的医生共同合作处理一个病人。就连中国的“执业医师法”似乎也并不鼓励这种医院间的医疗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