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知识问答
2013-05-05
欧宏亮

副主任医师宁波第二医院

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知识问答

1. 什么是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最常见的流感起病突然,畏寒、寒战,高热,体温可达39~40℃,伴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等。如无并发症,多于发病3~4天后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1~2周。轻症者如普通感冒,症状轻,2~3天可恢复。

2. 什么是禽流感?

禽流感主要是指禽中流行的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禽流感病毒可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和无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目前只发现H5和H7两种亚型。由于种属屏障,禽流感病毒只在偶然的情况可以感染人,既往确认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有H5N1、H9N2、 H7N2、 H7N3、H7N7、H5N2、H10N7,症状表现各不相同,可以表现为呼吸道症状、结膜炎、甚至死亡。人感染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病毒后常表现为高热等呼吸道症状,往往很快发展成肺炎,甚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和全身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3. 什么是H7N9禽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可分为甲(A)、乙(B)、丙(C)三型。其中,甲型流感依据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HA)的不同可分为1-16种亚型,根据病毒神经氨酸酶蛋白(NA)的不同可分为1-9种亚型,HA不同亚型可以与NA的不同亚型相互组合形成多达144种不同的流感病毒。而禽类特别是水禽是所有这些流感病毒的自然宿主,H7N9禽流感病毒是其中的一种。H7N9亚型流感病毒既往仅在禽间发现,在荷兰、日本及美国等地曾发生过禽间暴发疫情,但未发现过人的感染情况。

4. 目前我国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现况?

2013年4月9日18时,我国共确诊了28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死亡9例。病例分布在上海市(13例,死亡5例)、江苏省(8例,死亡1例)、浙江省(5例,死亡2例)和安徽省(2例,死亡1例)。这是全球首次发现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更新】

5. H7N9禽流感感染病例的主要临床表现?

患者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表现为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咳血痰;可快速进展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多器官衰竭等,甚至死亡。

目前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临床特征的认识还有限,病毒感染谱不清,28例病例中有1例表现为流感样症状,提示可能存在一定比例的轻型病例,该病毒感染能否引起其他临床表现尚不清楚。尚不确定是否存在隐性感染。

随着更多的病例信息的积累,对该疾病的认识将会发生变化。【更新】

6. 全球人感染甲型H7流感病毒情况?

1996年~2009年间,荷兰、意大利、加拿大、美国和英国曾报道人感染甲型H7流感病例,病毒亚型分别为H7N2、H7N3和H7N7,临床表现主要为结膜炎与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此前,我国从未发现过H7亚型流感病毒感染病例。

7. H7N9病毒与既往H1N1、H5N1和其他季节性流感病例相比其毒力和传染性如何?

现有的28例确诊病例中,25例为重症肺炎(9例已死亡),提示该病毒的毒力较强。

鉴于多地、短时间出现多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提示H7N9禽流感病毒可能具备比H5N1更容易从禽类传播到人的能力。但根据现有的资料,目前尚无证据表明该病毒具有人间传播的能力。【更新】

8. 本次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病例的感染来源是什么?

此次人感染的H7N9流感病毒从病毒生物学上属于禽源流感病毒,既往国际上所发现的人感染H7亚型的流感病毒也多来自于禽类。根据对现有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提示,活禽市场暴露是发病的危险因素,携带病毒的家禽及其排泄物、分泌物可能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传染来源。卫生与农业部门将联合开展更多的流行病学调查以明确相关的危险因素。【更新】

9. H7N9禽流感病毒是否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感染发病情况?

目前无证据表明该病毒具有持续人间传播能力。

根据我国《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方案(第一版)》的有关规定,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的卫生部门对病例的所有密切接触者都实施了医学观察。截至4月9日,根据对已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和初步实验室检测结果,尚未发现已确诊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发病后的密切接触者感染发病。

对于家庭聚集性发病现象和部分无动物暴露史的病例,也需要进一步调查确证是否存在有限的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因为聚集性发病情况,有可能是因为持续密切接触而在人际间传播,也有可能共同或分别来自的禽类等环境感染源。【更新】

10.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感染H7N9禽流感?【新增】

目前已有证据提示活禽市场暴露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发病的危险因素,携带病毒的家禽及其排泄物、分泌物可能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传染来源。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以下事项:

(1)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避免直接接触活禽类、鸟类或其粪便,尤其是病(死)禽;若曾接触,须尽快用肥皂及水洗手。儿童应避免直接接触家禽和野禽。如果发现病(死)禽、畜,不要自行处理,应报告有关部门。

(2)不要购买活禽自行宰杀,不接触、不食用病(死)禽、畜肉,不购买无检疫证明的鲜、活、冻禽畜及其产品。

(3)生禽、畜肉和鸡蛋等一定要烧熟煮透。

(4)注意饮食卫生,在食品加工、食用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处理生禽、畜肉的案板、刀具和容器等不能用于熟食;在加工处理生禽畜肉和蛋类后要彻底洗手。

(5)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本病非常重要。平时应加强体育锻炼,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不吸烟,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打喷嚏或咳嗽时掩住口鼻。

(6)若有发热及呼吸道症状,应带上口罩,尽快就诊,并切记要告诉医生发病前有无外出旅游或与禽类接触史。应在医生指导下正规治疗和用药。

11. 吃肉或者说吃家禽、猪肉产品是安全的吗?【新增】

吃正常处理和烹调的肉是安全的,流感病毒在足够热的情况下会失去活性,以正常温度烹调食物(食物应以至少摄氏70度均匀加热)可杀死病毒。在疫情暴发地区,肉制品在经过适当处理及烹调的情况是可以安全食用的。但病死动物或发现时已经死亡的动物不可食用。

12. 有针对流感(H7N9)病毒的疫苗吗?

目前尚无针对H7N9禽流感病毒的人用疫苗。

但已启动疫苗研发准备工作。【更新】

13. 目前的治疗方法?

基因序列分析显示,该病毒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抗流感病毒药物敏感。根据其他型别流感抗病毒治疗的经验,发病后早期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抗流感病毒药物可能是有效的,但对人类新发现的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的特异性治疗手段仍需观察研究。

14. 目前我国主要通过什么途径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新增】

目前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一是通过我国既往已经建立的覆盖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不明原因肺炎监测体系,对监测到的所有符合人感染H7N9禽流感监测病例定义的病例采集相应标本,开展包括H7N9等相关实验室检测以诊断或排除H7N9感染病例;二是在发生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的省份,已在常规流感样病例监测的检测项目中增加了H7核酸检测以发现可能的轻型或早期病例;其他省份,对于流感样监测病例常规监测中检测到的非季节性流感病毒,要进一步检测是否是H7N9新亚型病毒感染引起。

15. 公众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风险大吗?

由于该病为新发传染病,人类对其认识有限。已有证据表明,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来自禽类的可能性大,目前该病毒在我国禽类中的分布范围不明,尤其是禽类感染H7N9病毒不发病,未来一段时间内,随着监测工作的加强,新病例可能会不断出现,也可能在新的地区出现。

目前,仅在局部地区发现少数病例,病例发病后的密切接触者经医学观察未发现续发病例。尽管H7N9禽流感病毒具备比H5N1更容易从禽类传播到人的能力,尚未发现该病毒具有人际间持续传播的能力,不同地区不同情况下,公众感染风险不同,但总体来说,公众感染该病毒的风险仍较低。

因尚存在不清楚或不确定的情况,公众感染风险需动态评估。【更新】

16. 医务人员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风险大吗?

目前尚无H7N9人传人的确切证据,28例确诊病例接诊的医务人员中均未发现感染病例,但由于医务人员比普通公众接触患有感染性疾病病人的机会更多,建议医务人员在诊治病人过程中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在接诊疑似或确诊H7N9禽流感病例时,应采取标准预防加飞沫传播预防和接触预防。【更新】

17. 哪些人需要特殊防护?有何具体要求?【新增】

与家禽密切接触的工作人员,包括从事养殖、分拣、运送、销售、宰杀、免疫接种工作和病、死禽处理等的人员,以及对有关场所进行终末消毒的专业人员需要特殊防护。特殊防护的要求是穿普通工作服,外罩一层防护服(隔离衣),戴防护口罩、医用一次性乳胶手套,穿长筒靴或可消毒的保护性脚套。注意洗手,减少感染发病机会。

18. 这种流感病毒会造成流感大流行吗?【新增】

任何源自动物的流感病毒若能感染人类,如果病毒具备有效的人传人的能力,理论上都有可能造成流感大流行。目前尚无证据表明H7N9禽流感病毒具备持续人传人的能力,当仍存在不确定性,是否会造成大流行仍然需要继续加强病毒监测、疫情监测,动态评判风险。

展开全部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