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在全麻下进行,俯卧头低位,采用上腰段后正中切口,显露L1、L2椎板,根据儿童椎板发育特点:椎板间存在约1.0~1.5cm的间隙,可保留椎板切开黄韧带即可显露脊髓圆锥区的硬膜,如果间隙显露需扩大,可行相邻椎板侧半板切除。保留两侧小关节,硬膜清晰显露后5-0线旁正中双侧悬吊硬膜,纵行切开硬膜显露脊髓圆锥体及神经根找出两侧L1神经根,L1与L2椎间孔为L1神经根,条索状软脊膜止于L1神经根出孔处,可确定L1神经根,L2在L1下方靠近硬脊膜的最外侧,以腰1为标记内侧为L2并依次类推L3~S1神经根,S1神经根明显较S2粗,刺激S1前根足趾活动较S2明显。脊髓圆锥体水平部后根靠后侧容易分开,部分神经根前后根不易分开,也可行神经根同等强度无损伤性机械刺激,肌肉收缩明显者为前根,其次为后根,一般后根较前根明显粗。仔细将脊神经前、后两根分开,在分神经根时应避免任何器械对脊髓圆锥体接触,对神经根牵拉要轻,力量以不牵动圆锥体为准来预防损伤圆锥体,左右两侧后根分法均相同。
选择原则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是全下肢痉挛瘫,应采用选择L1、L2、L3、L5、S1脊神经后根,分3~4束选择性非切断性机械灭活传导阻断;具体方法是选用脑瘫手术电刺激仪(BF-91)刺激各小束,诱发痉挛,测定阈值,选择阈值较低的后根束,应用持针器在准备进行处置的阈值较低的后根束上,连续不间断的进行最大齿合力量的钳夹破坏神经结构1.5cm以上。冲洗并清除硬膜内血块,应用5-0不吸收无创缝线连续缝合法关闭硬膜腔。然后硬膜内注射无菌盐水10~15ml,用以补充手术中损失的脑脊液,在修复后的硬膜上放置适量大小的明胶海绵,逐层缝合关闭皮肤,放置闭式引流管。术后消炎对症、给予神经营养药物等治疗,术后24h内去除引流管,3d后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行床上功能训练,3周后在腰围保护下进行行走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