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
2013-11-10
杜舟

主治医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

一、缺铁性贫血是什么病?

缺铁性贫血是体内贮存的铁缺乏,引起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出现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孕妇、月经期妇女、儿童等为发病高危人群。

二、缺铁性贫血的病因有哪些?

1、铁摄入不足:进食少或食物结构不合理可引起铁摄入不足。孕妇、儿童和青少年等人群的铁需要量增多,可出现相对性铁摄入不足。

2、铁吸收障碍:胃切除、胃酸缺乏、长期腹泻和吸收不良等可导致铁吸收障碍。

3、铁丢失过多:胃肠道肿瘤、溃疡和钩虫感染等引起的胃肠道慢性失血,放置节育环或子宫肌瘤等引起的女性月经过多以及反复痔疮出血、鼻出血、咯血、血尿、血红蛋白尿等均可导致铁丢失过多。

三、缺铁性贫血怎样治疗?

1、去除病因:应尽量寻找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否则补铁效果不佳或停药后又复发,还可能耽误原发病如胃肠道肿瘤等治疗。

2、补铁:首选口服铁剂,应在饭后服用以减轻胃肠道反应。口服铁剂的胃肠道反应过重、贫血严重并需在短时间内提高血红蛋白者以及口服铁剂效果不佳时可静脉补铁。

四、缺铁性贫血的预防

红枣、枸杞、黑木耳和动物性食物如猪肝、猪血、肉类等铁含量及吸收率较高,孕妇、月经期妇女、儿童等发病高危人群可多进食。茶叶中的鞣酸可抑制铁的吸收,维生素C可促进铁的吸收,饮食中也要加以注意。对可引起缺铁性贫血的各种疾病要尽早治疗。

展开全部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