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计碎了怎么办
2013-12-07
蒋镥

主治医师浙江省中医院

测体温时,如果不小心把体温计弄碎了,水银被孩子吞到肚子里或水银掉在了地上,会不会有危险? 我们应该怎么做?

打碎温度计,水银掉落在地面或室内桌椅等处后,马上会形成很多小汞珠。由于汞的沸点低,容易挥发,汞撒落后会蒸发,很快会污染室内空气,还可能会通过呼吸道吸收进入血液,使人发生中毒。

金属汞在空气中的最大允许浓度为0.01 毫克/ 立方米,一般情况下,人在汞浓度为1.2—8.5 毫克/ 立方米的环境中很快会引起中毒。一支水银体温表中含有1 克汞,打碎后落在一间15 平方米的地面上,汞如果完全挥发,那么室内空气中汞的浓度可达22 毫克/ 立方米,这个数值大大超过了允许标准,会严重危害到人的身体健康。

水银是常温下唯一呈液态的金属,含有它的用品一旦被打碎,水银很快就会蒸发,形成球体滚落,这时,要马上关掉室内所有的加热装置,打开窗户通风。

戴上手套、口罩,尽快把水银收集起来。收集的方法是:用湿润的小棉棒或锡箔回收,因其易被汞浸润吸收;如无锡箔,亦可用胶带纸将洒落在地面上的水银粘集起来,放进可以封口的小瓶中,如饮料瓶等塑料瓶,并在瓶中加入少量水,瓶上写明“废弃水银”等标识性文字,通知医院感染科进行处理。千万不要把收集起来的水银倒入下水道,以免污染地下水源.如果水银渗入地下水,人们饮用了含有重金属的水,就会危害人体健康。

对掉在缝隙不能完全收集起来的水银,可用硫磺粉末或三氯化铁洒在水银洒落的地方。二者与汞会生成难以挥发的汞化合物,能防止水银挥发到空气中,这样汞的污染也就不存在了。用5%--10%三氯化铁或10%漂白粉上清液冲洗地面,有一定除汞效果。

水银在常温下即可蒸发成气态,很容易被吸入呼吸道,引起中毒。因此,在处理散落在地的水银时最好戴上口罩。

被汞污染的房间、房屋或卫生间,用碘1克/立方米加酒精点燃熏蒸或用0.1克/立方米的碘分散在地面,放置8-12小时,使挥发或升华的碘与空气中的汞生成不易挥发的碘化汞,可以降低空气中汞蒸气的浓度。

如果伤口碰到水银,应到医院的中毒防治科进行检查,防止出现中毒现象。另外,

一旦水银体温计打破后现场有人出现中毒症状,要立即将中毒者撤离现场,到空气新鲜且通风良好处,并向“120”呼救;如有吞咽困难应当禁食,并口服绿豆汤、豆浆、麻油三种物质混合的液体;抽搐、昏迷者应及时清理口腔内异物,以保持呼吸道的畅通。

汞中毒的救治

多见于短期内吸入大量汞蒸汽,引起发热、肺炎和呼吸困难、肾功能衰竭、接触性皮炎。慢性汞中毒多表现为: 1、头痛 失眠 健忘 多梦 焦虑 多汗;2、肌肉震颤:先见于手指、眼睑、舌,渐及全身,被他人注意时更明显;手足麻木、肢体无力;3、口腔粘膜溃疡、牙齿松动、齿龈肿胀、食欲不振、口有异味, 严重时齿龈可见一蓝黑色“汞线”; 4 肾功能减退、性功能减退、夜尿增多、全身浮肿;5、引起高血压、冠心病、脑血栓、不孕症、贫血、慢性支气管炎等;6、影响青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 常见厌食、免疫力低下、反复呼吸道感染、贫血等。

〈急救处理〉

1.口服汞中毒者,应及早用碳酸氢钠溶液或温水洗胃催吐,然后口服牛奶、蛋清或豆浆,以吸附毒物,需注意的是,切忌用盐水,否则,即有增加汞吸收的可能。

2.吸入汞中毒者,应立即撤离现场,换至空气新鲜、通风良好处,有条件的还应给氧吸入。

3.有吞咽困难者,应当禁食,井口服绿豆汤、豆浆水、麻油三种物质混合的液体。注意口腔护理,对抽搐、昏迷者,应及时清除口腔内异物,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4.汞从伤口处进入人体后,应当立即停止使用汞溴红溶液。

5.特效解毒剂:可用二巯基丙磺酸钠或二巯基丁二酸钠等药物治疗,二巯基丙磺酸钠与二巯基丁二酸钠的临床药理作用相似,同属具有2个活性巯基的化合物,能与金属汞形成稳定的络合物,经尿和胆汁排出而解毒。用法用量:丙磺酸钠:(1)急性中毒:250mg,肌肉注射,第1日3-4次,第2日2-3次,以后1-2/d,连用7天。(2)慢性中毒:125-250mg,肌肉注射,每天1-2次,连用3d,间隔4天为一疗程;一般需2—3个疗程。药物不良反应少见,静脉注射速度较快时可引起恶心、呕吐、头晕、面色苍白、口唇发麻、心跳加快等。个别病例有过敏反应如皮疹、寒战、发热或剥脱性皮炎、过敏性休克。【注意事项】(1)本品注射液为无色透明液体,混浊、变色时不能使用。(2)静脉注射速度要慢,5分钟以上注射完毕。 【规格】5%水溶液,每支5ml和2ml两种,各含250mg和120mg。丁二酸钠:1.肌肉注射:每次0.5g,1日2次,防止疼痛可加2%普鲁卡因2ml(先作皮试)。 2.缓慢静脉注射(不宜静滴):(1)用于急性中毒(如锑剂引起的心律紊乱),首次2g,以注射用水10—20ml稀释后注射,以后每次1g,每小时1次,共4—5次;(2)用于亚急性中毒,每次1g,每日2—3次,共用3—5日;(3)用于慢性中毒,每次1g,每日1次,1疗程5—7日,可间断用2—3疗程。 【注意事项】1.可有口臭、头痛、恶心、乏力、四肢酸痛等反应,注射速度越快反应越重,但可于小时内自行消失。 2.粉剂溶解后立即使用,水溶液不稳定,不可久置,也不可加热。正常者无色或微红色,如呈土黄色或混浊,则不可用。 【规格】注射用二巯基丁二酸钠:每支0.5g、1g。

展开全部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