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方切开括约肌在肛裂治疗中的应用
2014-04-20
胡方宽

副主任医师郑州人民医院

侧方切开括约肌在肛裂治疗中的应用

胡方宽

郑州人民医院 450000

肛裂是一种常见且多发的肛管疾病,是指肛管皮肤呈非特异性放射状、棱形或椭圆形裂口,一般位于肛门后正中,常见于青壮年人群,病理特点表现为内括约肌痉挛,裂口不愈合,如未得到妥善处理,将引起较深的慢性溃疡。我院依据文献,采用侧方切开括约肌治疗肛裂症状,观察其临床疗效,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治疗方法 :术前8h禁食;术前1天行备皮,晨起清洁灌肠;患者取侧卧位,常规消毒,麻醉;清毒肛管及直肠下端,行进一步检查。于肛缘3或9点处括约肌间沟外侧5mm处作放射状切口,显露并分离内括约肌后,应用蚊式钳挑出内括约肌下缘,直视下钳上切断内括约肌,止血、缝合切口;一并清除或结扎外痔、肥大乳头、皮下瘘等,给予黄芩油纱布填塞、加压包扎。术后当日禁食,第2日起半流食,第3日行给予常规饮食,排便后给予中药熏洗剂坐浴,换药至切口愈合;常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首次大便前可适当给予石蜡油。

结果:经治疗后,者全部痊愈或好转,未出现未愈情况;肛裂主要是由于肛管缩窄,扩张功能受限,引起排便不畅,如用力过度,易造成肛管皮肤撕裂、创面反复感染,形成慢性溃疡症状,形成局部缺血、括约肌痉挛、加重缺血这一恶性循环。临床治疗肛裂以解除这种恶性循环的方法为目的,围绕如何解除内括约肌痉挛作为主要方向,临床多采用内括约肌切开术治疗。

切断内括约肌以达到解除痉挛状态,切除方法有侧位切与后位切两种。后位切除一般适用于慢性肛裂伴多种合并症患者,留一个手术创面,同时处理合并症,但易留锁洞别开,妨碍肛管的闭合,术后易造成患者漏气、漏液等问题;减轻后正中位创伤,避开乏血管区,清除原发病灶,切开括约肌后采用创面两侧结扎的方法,可清除一侧合并症,两侧切口结扎达到充分止血,肛门有效收缩,达到切口自然形成桥洞状,引流充分,减少排便时对创面的摩擦。

总之,采用治疗肛裂手术中采用侧方内括约肌切开术,在清除病灶,消除内括约肌痉挛,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康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全部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