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一定要重视头晕
2014-07-08
李永团

主任医师青岛市立医院

市民张女士,48岁,早晨起床时,突然出现天旋地转的感觉,持续约20秒钟,同时感到恶心、心慌、胸闷不适,不敢活动,被120急救车送到医院,在内科住院做了CT、MRI、颈椎X片以及多项血液检查未见异常,输液治疗好转后出院;后来起床时又多次出现了类似症状,苦不堪言,经多方打听,找到市立医院耳鼻喉科李永团博士,通过简单的检查,困扰张女士的疾病很快就被诊断耳石症,之后专家给病人做了神奇的治疗,扶着病人在床上转了转,就让病人所有的症状都消失了。

头晕应该如何区分?

日常人们讲的头晕是一个笼统的概念,牵扯临床多个学科的诊疗,一般可分为三大病状,有利于病人就诊专业科室获得准确的医治。

1.眩晕:是人的空间定位障碍所致的一种主观错觉,对自身周围的环境、自身位置的判断发生错觉。表现为天旋地转感,患者会感觉到周围的景物在旋转,自身也可能在转。发作时多伴有恶心、呕吐、出冷汗等植物神经系统症状。首选耳鼻喉科就诊。

2.头昏:表现摇晃感、漂浮感、升降感、头重脚轻感,没有天旋地转的感觉,总觉得“头重重,脚浮浮”,提不起精神来。这种情况可能是眩晕发作后的表现,也可能是内科性疾病表现,如贫血、心脑血管疾病等。就诊以内科为主。

3.眼前黑朦:表现为眼前一过性视觉模糊,甚至暂时失去知觉,多是短暂性脑缺血所致。首选神经科就诊。

引起眩晕的原因有哪些?

引起眩晕的疾病种类很多,大约有上百种病可以引起眩晕,不同的疾病的原因也是不一样的,需要临床医生鉴别诊断。按照引起眩晕的病变部位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两大类。周围性眩晕约占70%,多数周围性眩晕与我们的耳朵疾病有关,需要到医院耳鼻喉科就诊。周围性眩晕发作时多伴有耳鸣、听力的改变,以及恶心、呕吐、出冷汗等植物神经系统症状,也有很多眩晕与体位改变有关的。中枢性眩晕是由脑组织、脑神经疾病引起,比如后循环缺血等脑血管病变引起,约占眩晕病人总数的30%。

何谓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是在头部倾向某一方向时,因激发耳内平衡器官出现的一过性晕动感觉,而且持续时间不过数十秒,不伴有耳鸣、听力改变等耳部症状。这种激发是因为内耳钙化斑的脱落、移位造成的,俗称耳石症。往往这种引起刺激的体位是相对固定的,多数病例发病并无明显诱因。耳石症发作时伴有恶心、心慌、胸闷、冷汗等,发作后有摇晃感、漂浮感、升降感、头重脚轻感等不适。耳石症在眩晕病中较常见,该病发病率高,约占所有周围性眩晕的20%-40%,占老年人群的9%,妇女发病率比男性高。此病虽为耳鼻喉科疾病,但常首诊于神经科,易被诊为短暂性脑缺血、高血压及颈性眩晕等而漏诊、误诊延误冶疗。耳石症绝大多数通过手法复位结合药物治疗可以痊愈,少部分需要做半规管阻塞手术治疗。

青岛市立医院耳鼻喉科(总院区)对耳源性眩晕疾病的治疗有哪些专业特色?

除传统治疗外,在我市率先开展了针对耳源性眩晕病人治疗的新方法、新技术,如:对顽固性梅尼埃病通过耳内注射用药、或手术的方法解除眩晕;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病人通过专家以特定手法复位方法、以及前庭康复疗法的综合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反复发作保守治疗效果不好的,采用手术方法治疗;对突发性耳聋伴眩晕的病人通过耳内注射用药、神经营养等综合治疗,取得满意效果;对前庭神经元炎、Hunt综合征(面瘫、耳部疱疹、耳聋、眩晕)应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对慢性中耳炎诱发的眩晕采取手术的方法;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全部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