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教你走出全身麻醉的误区
2014-09-10
于海清

主治医师松原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现在有很多手术的治疗都需要给患者进行全身麻醉,但是有的患者家属就认为全身麻醉会使人变傻变笨。那么什么是全身麻醉呢?全麻即全身麻醉,是指吸入或静脉内注入麻醉药后,抑制大脑皮质,使小儿暂时失去知觉,在无痛情况下保证各种手术完成的一个过程。这种麻醉方式使病人在手术期间意识和感觉完全消失,安静入睡毫无痛苦。对于年幼的小孩,由于无法有意识地配合手术,所以,全身麻醉几乎成了小儿手术麻醉的首选。但许多家长心存疑虑,“全麻会不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孩子用了麻醉药会不会变笨、变傻,影响学习和发育?”,甚至有些家长因此拒绝全麻。

这是由于人们对全麻不了解造成的。

我们知道,愚笨和聪明均与脑活动有关,做为思维基本物质单元的脑细胞,其活动必须有充足的氧气和糖等营养元素,其中氧气是主要决定性的因素,如果有呼吸、循环障碍就会造成脑细胞缺氧,脑细胞停止供氧5~8分钟,就会严重影响脑细胞的代谢,影响脑功能,甚至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因此,理论上如果没有缺血缺氧,就不可能对孩子的智力产生影响。

我们在看看全麻。小儿全麻根据给药途径可分为静脉和吸入两种,即通过静脉注射或肺部吸入麻醉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神经中枢——大脑,通过阻断神经突触间的生物电传递,达到抑制患儿的意识,阻断痛觉的传递的目的。但这种阻断是可控而且是可逆的。可控性是指在手术中,麻醉医生通过对麻醉药的精确调控,即做到满足手术的要求,要保证患儿的生命平稳,最新的电脑靶控技术已将用药精确到毫克单位;可逆性是指现代临床上所使用的麻醉药都是经过严格的药物筛选、动物和人体试验的,其对孩子神经活动的影响是也都是一过性的,随着手术的结束,在麻醉医生的调控下,麻醉药都会排出体外,其中吸入麻醉药99。9%经肺部以原形排出,静脉麻醉药也在体内转化为无害物质随尿液排出,而神经功能也随之得到恢复,不会遗留 “影响”。恰恰相反,如果小儿手术不进行麻醉,反而增加手术危险,甚至因此造成“小儿变傻”,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小儿手术完成需要一个团队的协作。不仅需要小儿外科医生,还有手术室和术后监护室的护士和麻醉医师。而麻醉医生不仅提供麻醉,还为手术保驾护航。手术中,麻醉医生一方面通过丰富临的床经验和先进的监护仪器了解患者的基本生命指标如血压、心跳、血氧含量等等,另一方面通过输液、用药、吸氧全面调控病人各项生理指标,保证整个手术期的氧气的供应。如果没有麻醉医生的这些工作,手术安全就无从谈起。术后持续的监护同样是为了防止各种意外情况的发生,保证大脑的氧气供应。

当然,麻醉药作为一种药物也有一定副作用,有些小孩在术后恢复期出现反应迟钝,是因为小儿的代谢率低,排泄功能差,加之术中贮存于脂肪、肌肉等组织的麻醉药物在术后向血液中“二次分布”,患儿血液中仍残留一定麻醉剂,表现为术后恢复期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该现象是麻醉药物正常代谢过程,家长无需多虑。个别小儿麻醉后一周内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失眠和短时间记忆障碍,但并不意味着孩子智力受到影响。

反过来,小儿手术离不开全麻。首先,小儿智力发展还不足够理解疾病,配合手术。试想一个小儿离开父母的怀抱,进入陌生的手术室,忍受剧烈的疼痛,这是多大的心理创伤。有学者研究,这种小儿术后存在长时期的行为发展紊乱,并有明显的内分泌失调,甚至当他长大成人,这段不愉快的经历也存在其潜意识中造成心理障碍;其次,没有全麻,孩子在手术时不可能配合,带来的就是不停的动,那么对手术的精细程度产生巨大影响;最后良好的麻醉也可为外科医生提供良好手术环境,否则,外科医生一边要安抚甚至按住病儿,一边进行手术,在小儿的哭声中难以保障手术的顺利完成。

综上所述,小儿手术进行全身麻醉是非常必要的,只要麻醉医生掌握小儿麻醉的特点,准确用药,认真观察,正确处理,一定能保证手术安全,术后也不会产生社会上传言的那些不良影响。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