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胞浆菌病的病因
2014-12-05
欧宏亮

副主任医师宁波第二医院

组织胞浆菌病是一种原发性真菌病。主要分布在美国密西西比河和俄亥俄河流域。在中国十分罕见,至中国内个案报道共11例。本病由荚膜组织胞浆菌感染引起。该菌属双相性真菌,在组织内呈酵母型,在室温和泥土中呈菌丝型。有人认为只有酵母型致病,而菌丝型无致病性。当人们吸入本菌的孢子后,首先引起原发性肺部感染,健康人常不治自愈。

但免疫功能低下或缺损者,如恶性病,或用大量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或吸入大量孢子后,形成肺部病灶,通过淋巴或血行播散到全身。大多数患者无需治疗而自愈。重症者以两性霉素B疗效最佳,但也可用氟胞嘧啶、酮康唑及克霉唑等。急性肺型患者,症状持续2周以上,用两性霉素B,总剂量0.8~1.0g;肺部病变伴严重肺功能减退者,予强的松60~80mg/d。播散型给予两性霉素 B,成人一个疗程(10周),总量2.0g,分次静滴;儿童1mg/kg/d,至少6周。

慢性肺型,尤其是有空洞者,治疗同播散型;化疗无效伴持续咯血或继发感染,或因肺组织破坏引起症状,宜手术切除。

病理本病可由呼吸道、皮肤粘膜、胃肠道等传入,流行区患者及感染动物粪便排泄物均可带菌,鸡窝也潜藏此菌。当菌侵入人体后,视患者抵抗力而呈局限原发或播散感染,一般男性患者较多见。

本菌所侵犯的各器官,病理改变基本一致。开始为中央部分增生,吞噬细胞内有或多或少的真菌。其后发生组织坏死,周围呈肉芽肿样变化,最后则愈合或纤维化。

原发性接触性组织胞浆菌病呈非特异性炎性浸润,间或可见有巨细胞及坏死区。

展开全部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