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中国人看不起病 03
2014-12-11
于海清

主治医师松原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花冤枉钱的情况还有几种,一是迷信大医院,一是迷信老专家。

我这些年在临床上接触了很多患者,有部分患者一被告知需要支架治疗就想着去北京,去上海,我们有个主任常调侃这些患者,干脆去美国,去日本呗,水平更高,有钱还愁花不了么?而实际情况是这样的,当然中国顶级的医院和专家都在北京上海等大都市,只是现在类似支架置入这种技术已经很成熟了,稍具规模的医院都可以做这类手术,你要是不放心可以请个北京专家来指导么,专家来总比病人去要安全,再者,你以为进了大医院就会是专家亲自主刀么?呵呵,全国那么多慕名而来的患者啊,每个都这么想,要是每个专家都亲自主刀,不累死才怪呢,所以,在承担大城市的高消费水平,大医院的高治疗费用之后,你一定要记得和专家充分沟通,想办法确保是专家亲自主刀,怎么确保?继续花点儿冤枉钱呗。

相对迷信大医院而言,有更多的患者迷信老专家,甚至有些私人诊所、大药店里专门聘些曾经干过医生的老人坐诊,名为坐诊,实为卖药,就是利用中国老百姓这种迷信,确实行医治病是个积累经验的过程,年纪大的老医生肯定看病时间长,但是亲你想过没有,看病时间长就一定意味着水平高吗?你以为是金庸小说里的人物?在一堆经书里扫一辈子地最后就是一个绝顶的武林高手,那么在医院门口看一辈子大门就是一个旷世的杏林高手?呵呵。

我的亲奶奶在5年前摔了一跤,81岁,腰椎压缩性骨折,家里的姑父要找一个外科最老的返聘专家给他手术,我稍微打听了一下,那专家好像平时写字都手抖,于是姑父又找另外的副主任医师准备手术,他们制定的方案是骨水泥灌注,我长了个心眼,问了个骨科专业研究生同学,他给我的解决方案是——椎管没有被影响,睡硬板床就行,这么大年纪搞什么手术啊,我再一翻书,果然如此啊,于是老太太睡了3个月,现在和没事人一样。没有遭罪,也没有花冤枉钱。

好的,也许这个故事与我学医的背景有关,实际上中国老百姓看不起病有很大原因也是在于医生与患者的信息不对称,假设一个病例,网上给的解答A,教科书上给的解答A,执照医师给的解答A,但老“专家”给的解答B,我敢说,这时肯定会有超过25%的人选B,因为中国人太迷信所谓权威了,一看到仙风道骨的模样就肃然起敬,这时信息不对称就被发挥到极致,即使被骗了帮着数钱也不知道。

我认识的一个老“专家”,门诊量极大,看病的患者慕名而来,从他手底下开出的药不会超过7种,但是价格极高,基本上就是一方治百病,百病用一方,一个老百姓买回家输液,一个疗程不管事,两个疗程不管事,第三个疗程了还要找这个老“专家”,我毫不客气的说到患者家属脸上:中国只有这一个心脏病专家,要找他请先把看病的钱准备好。家属先是回答我们带着钱了,随即感觉到我话中有话,30秒后他们自行离开,之后再也没见过这个患者,于是我相信这个患者找到了真正的专家。事后同事说我胆子忒大,这种话也敢说,我笑道,忠言逆耳,让他明白就好,他还得谢谢我呢。

一般老百姓为了弥补这种信息不对称,看病时会尽量找熟人,托关系,仿佛有了这些就有了保险,不对称的信息在人情世故中会变得对称么?下面我就给大家分析一下为何会出现这种信息不对称。

展开全部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