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质是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所形成的,遗传因素是决定体质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后天的地域因素、情志兴趣、饮食构成、运动习惯对体质的形成与发展始终起着重要的制约。
1、 地域因素:不同地区地势高低有异,气候有寒热燥湿的不同变化,可形成不同的体质状态。热带地区常年高温,耗气伤津,多出现气虚质或阴虚质;而寒带地区低温时段长,阳气耗散过多,则促成阳虚质。
2、 七情因素: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七种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它们分属人体的五脏,如喜对心,怒对肝,思对脾,恐对肾。《黄帝内经》中指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情志变化影响着脏腑气机协调运行,如怒伤肝,影响肝调畅气机功能,易促成气郁质。忧思伤脾,脾虚则水谷运化失司,可出现营养障碍等症候,促成气虚质。
3、 饮食因素:如果饮食失当,则影响脾胃功能,造成阴阳气血的失调,体质发生偏颇。如偏好生冷素食或营养不良者,易形成气虚或阳虚体质。而嗜肥甘厚味或营养过剩者,脾胃运化失司,促成痰湿体质。
4、 运动因素:适当运动可以条畅气血,平衡阴阳以起到调养体质的作用。运动过度则耗伤元气,日久形成气虚质或阳虚质。而喜好安逸者则气血运行不畅,易促成血瘀质或气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