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髂关节错位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只是由于对本病的认识和重视不够,而常常造成漏诊和误诊,近几年美式整脊的介入,使骶髂关节错位诊断和发现率提高,但整复治愈率仍不高,笔者愿结合自己多年研究及诊治经验,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做一总结,期望对整脊爱好者和骶髂关节错位患者以帮助。青岛市中心医院核医学科于仁波
骶髂关节是由骶骨和髂骨的耳状关节面构成,为凹凸不平、互相嵌插的耳状关节面,理论上认为骶髂关节之关节囊紧张,并有许多坚强的韧带包裹,活动范围极小,但我认为,它是人体躯干向下肢传递重量与支撑的关节,而双足或两侧坐骨结节所受的外力,也必须通过骶髂关节才能传到躯干,因此,它是力的传递中枢,是较容易受到不平衡力的作用而发生紊乱和错位的。这可能是临床常见骶髂关节错位的根本原因。
骶髂关节错位也称半脱位,分急性与慢性两种,可单独发病,也可因其他伤病而并发或成为该病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也是诊断和治疗中常常被忽略,或误诊、漏诊的原因。若脱位关节未被矫正可长期遗留腰骶部疼痛或大腿后外侧类似坐骨神经痛麻等症状。有的则表现为泌尿生殖及排泄系统病症(如月经不调,尿频、尿急、遗尿、阳痿等)且久治不愈。产生根源多为骶髂关节半脱位致骨盆扭转/倾斜,使盆内脏器及所支配的神经血管受到压迫或牵拉,一旦骶髂关节错位纠正,骨盆位置恢复正常,许多内脏病变亦可随之缓解。
急性骶髂关节损伤多由外伤所致,如弯腰搬取重物时姿势不当;失足跌倒时臀部着地;肩抬重物时突然失足;妊娠期妇女弯腰扭胯等,身体失去平衡,重心突然转移,身体来不及适应而导致骶髂关节错位。根据受伤的姿势与外力的作用方向,可造成骶髂关节向前或向后错位。
前错位,发生于下肢伸髋屈膝的位置上,如剧烈奔跑、跳远、跨越或劳动中一腿伸髋屈膝,用肩推重物时,大腿前部的股四头肌强力收缩向前猛力牵拉髂骨,同时由于同侧骶髂关节后面韧带的作用,使骶髂关节向后旋转,导致髂骨向前下错位。
后错位,发生于下肢屈髋伸膝的位置上,如跨越沟壕、弯腰搬取重物时,大腿的后部肌肉强力收缩,牵拉髂骨向后,躯干、脊柱及骶骨向对侧前方旋转时,导致髂骨向后上错位。
诊断:
1、外伤、劳损、产后、风寒湿侵袭、先天因素。
2、继发于其他疾病及损伤,如:腰间盘突出、腰肌劳损、椎管狭窄、骨质增生、盆内脏炎症……(需排除关节结核,强直性脊柱炎、肿瘤侵犯等)。
3、症状:一侧腰骶部疼痛,重者患肢不敢着地、负重及站立,行走困难。坐位时患臀部不敢着力,常以健臀部着床,患肢保持屈髋屈膝位,翻身困难,腰骶部痛,或可沿坐骨神经放射性痛(或麻)。鞍区症状,腹股沟部及内收肌群痉挛性疼痛,其他内脏表现(如痛经、阳痿等)。
4、体征:压痛(关节部、梨状肌、坐骨神经行程、内收肌群……)、髂后上棘不等高、腰骶三角不等腰、髂嵴不等高、下肢不等长、腰椎侧弯……等;患侧骶髂关节处明显压痛或叩击痛,骨盆分离试验,“4”字试验及床边试验阳性。
5、x线片:关节间隙不等宽,密度不均,骨盆倾斜,耻骨联合分离、上缘不等高,两侧髂骨不对称等。
复位手法:
1、由于骶髂关节内外有坚强的韧带固定,关节面耳状面相互嵌扦咬合紧密,(对维持骨盆环的完整性和稳定性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而有人认为是“不可动关节”,但实际上仍属于“微动关节”。一般情况下不易轻易半脱位,但一旦形成半脱位,则自行归位的可能性很小,所以常常遗留顽固性疼痛不适等症状,且给腰腿痛诊断和鉴别诊断带来困难,容易造成误诊。正因为如此,其手法复位尤其显得重要。
2、手法复位前,首先必须弄清楚患者属于前错位还是后错位。这样施术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否则,诊断错误将弄巧成拙,甚至适得其反,笔者临床曾遇到多例诊断错误,反其道而行之,整反了,不但没治好反而使其症状加重的病例,给病人造成更大的痛苦,也延误了病人的治疗。因此,患骶髂关节错位患者,一定要到专业机构确诊治疗。仁德健保健按摩中心推出的于氏整脊对该病有独到的治疗复位手法,为众多患者解除了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