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治性抑郁症”真的难治吗?
2015-01-12
彭红军

主任医师广州市惠爱医院

“难治性抑郁症”真的难治吗?---抑郁症的治疗不要忽视了心理治疗的作用

作者 彭红军博士/副主任医师/心理治疗师

单位 广州市脑科医院临床心理科

足量、足疗程换用2种以上的不同类型的抗抑郁药,疗效不佳的抑郁症,被称为“难治性抑郁症”,有学者不主张采用“难治性”这一概念,认为难治性精神疾病可能助长了部分医生的惰性,当部分病人换了两种以上的药物后效果不好,就轻易贴上“难治性”标签,为医生和病人提供合适的借口,不利于抑郁症病人疾病的康复。

为了探讨抑郁症的发病机理,许多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抑郁症进行了分类,如“内源性抑郁”和“反应性抑郁”、“急性抑郁”和“慢性抑郁”、“首发抑郁”与“复发性抑郁”等。试图弄清该病的发病机理,从而提高该病的疗效。

目前研究表明:伴明显社会心理应激因素(环境因素为主)的抑郁症心理治疗疗效较好,建议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不伴明显社会心理应激因素的抑郁症可能为内源性(遗传因素为主),药物治疗的疗效较好,心理治疗疗效欠佳,建议药物治疗为主,心理治疗为辅。在此基础上辅以物理治疗,才是最优化的方案。

广州市脑科医院临床心理科彭红军博士2012年综述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伴早期创伤抑郁症可能作为抑郁症的一种功能亚型”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2,39)这一观点。提示对抑郁症就诊病人首先进行充分评估,然后从是否伴有社会心理因素的角度去分类,对于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节省医疗资源,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有着重要的意义。

目前临床重药物治疗,轻心理治疗,重生物学因素,轻社会心理因素,特别对那些伴明显社会心理因素的抑郁症,忽略了心理治疗,是造成抑郁症的难治的原因之一,建议抑郁症治疗中加强对社会心理因素的重视。

作者简介:彭红军 男 医学博士 精神科副主任医师 心理治疗师

广州市脑科医院临床心理科副主任、学科带头人、研究生导师

研究方向:童年创伤对人格及脑结构和功能影响系列研究

展开全部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