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怎样看病治病的?
2015-09-26
吕志超

副主任医师唐山市中医医院

这个问题自己干了20年,不断有病人亲朋好友问这个问题,其实这个问题就是一个辨证论治的问题,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辨病论治。

古人很早就是辨病论治,而在此基础上进行辨证论治,由于当时对病的认识由于当时历史条件限制,所以只能非常粗糙。

由于单独辨证论治或辨病论治存在明显缺陷,因此,大家就提出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应该相结合。实际上,对于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这一提法,所谓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就是对病人进行辨病和辨证,然后分别找出相应药物,合在一起,就是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的处方。实际上,这种结合存在严重的缺陷。如果我们假定把所有病看作是一个面的话,那么,每一疾病又可以看作是一个平面上的某一条横线,每一个证可以看作是同一个平面上的某一条竖线。任何一个病发展到某一阶段,在平面上应该是由“病”的横线和“证”的竖线交义的点。我们诊病,应该是需要找到这个点,我们论治,是要找出与这个点相应的药物,我们的研究应该是如何在平面上分出更多的点(把病和证分得更细)及与任何一个点更匹配的药物。上面们讲到的张仲景的六经辨证,就是先辨病在平面上找出横线,再辨证一平面上找出点。当然,六经辨证,只有六条横线,显然不够。然而,现在所讲的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大多只是简单的把一条横线和竖线相加。这与在横线上找点或在竖线上找点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不同疾病中的证,虽然在某一阶段症状相似,所定的证名称也相同,但其内在的本质是不同的。其实讲不同疾病的证相似,也只是相似,也并非完全一样。如果认为不同病在某一阶段,有时能表现出完全相同的症状或体征,那也只能说明我们现有的四诊尚有不足的地方,不能分辨似是而非的东西,或者我们还没能把更多的指标(如实验室等指标)作为辨证依据的缘故。

从我师弟说的,所以古人刚开始的辨证,实际上,是在辨病的基础上进行,但是限于当时历史条件,对病的认识还很肤浅,一则表现在病种少,如《伤寒论》把病归纳为仅六大类,显然不足。例如把症状作为病来论治,一个症状可由很多疾病引起,有各自不同的病因病理和发展规律。混为一谈,增加了不确定因素,给提高辨证的准确性带来难度。因此,从发展中医的角度出发,应该引入西医的病名,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辨证论治,才是最合乎发展规律的。这决不是说中医被西医同化了,或者扣上忘了中医特色的大帽子,只能说某些领域如疾病西医比中医认识在先。实际上,西医也在不断更新,比如,非特异性肺炎,在一开始就当作一般肺炎来治疗。但当发现其病因病理与传统的肺炎有着本质区别时,便很自然的引入一个新的病名,非特异性肺炎。还比如,如胃痛病人,如果是胃癌,你就会误诊病人,给病人带来不利后果。

所以我觉得中医辨证论治内容中辨病论治是最为重要方面,同时在此基础上更为量化,无论是中药剂量、中药治疗还是针灸方面等等,只有这样中医才会有更大发展。一家之言,仅作大家参考!

展开全部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