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莫西林、罗红霉素、头孢拉定,甚至莫西沙星……打开每个家庭的小药箱,几乎都能找到几种抗生素。一旦有发热、咳嗽等不适,一些人就会凭经验选择一两种或者更多种类的抗生素服用,但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首先,抗生素是处方药,购买和服用必须得到医生许可并开具处方;其次,发烧或者咳嗽并不一定需要使用抗生素,只有在有感染的情况下,使用抗生素才能奏效;另外,抗生素种类繁多,作用机制各不相同,针对的病原体也存在差别,凭经验用药可能会用错药而耽误病情。除此之外,人们对于抗生素的使用还存在以下这些错误认识:
错误一 广谱抗生素比窄谱抗生素好
人们常常认为,广谱抗生素覆盖的细菌种类多,本着“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漏过一个”的原则,应该选择广谱抗生素,但实际上这样做是极其危险的。部分细菌在人体的存在是有益的,它们维持了多种生理功能。如果滥用没有较强针对性的广谱抗生素,这种“通杀”的手段不仅会杀死病原菌,还消灭了有益菌群,使菌群失调,导致胃肠功能紊乱等问题。
错误二 抗生素就是消炎药
很多人将抗生素称为消炎药,其实消炎药和抗生素是两类完全不同的药物。消炎药是指能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如红、肿、热、痛等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而抗生素不是直接针对炎症来发挥作用的,而是有效抑制或杀灭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当病原菌清除后,炎症也会慢慢消退。
例如,某患者去医院就诊,医生为其开出布洛芬和氨苄西林。其中布洛芬是消炎药,起到清除炎症和解热的作用;氨苄西林是抗生素,起到杀灭病菌的作用。
错误三 价格高的抗生素就是好药
有些患者在就诊的时候会要求医生用好药、用贵药,这种做法也是不恰当的。药品价格的高低与治疗效果没有必然的联系。所谓价格越高,药品越好的说法是完全没有科学依据的。例如,乙酰螺旋霉素与红霉素相比,价格要贵3倍以上,但就治疗作用而言,二者抗菌范围相似。
错误四 症状缓解了就可以停药
很多人在病情重的时候会按时服药,甚至会自行多服药,而病情稍有缓解便想起来就吃,想不起来就不吃。药物不同于食物,其发挥作用有自身的特殊性。不同的抗生素服用时间和剂量差别很大。例如复方新诺明首次服用的时候剂量要加倍;阿莫西林是时间依赖性的抗生素,需要按时服用,多吃无益,若经常中断服药,可能收不到治疗效果;诺氟沙星是浓度依赖性的抗生素,若服用剂量不足,未能在体内达到有效浓度,就不能清除病菌。
一般来讲,正常使用抗生素要在病情好转后继续使用48到72小时。如果病情稍有好转就马上停药,体内的病原菌可能未被完全清除干净或只是暂时受到抑制,这样做的后果可能会导致病情复发或使病原菌产生耐药。
错误五 抗生素眼用制剂可以经常使用
王小姐是一个电脑族,经常加夜班。时间长了,她出现了眼睛红肿、疼痛、流泪等症状。朋友替她买了一瓶含抗生素的眼药水,点了几天后,她眼部的症状反而恶化了,角膜开始化脓,视力下降。她来到眼科医院,被诊断为角膜炎。角膜炎是由于外伤,感染细菌、病毒、真菌导致的角膜炎症性疾病。由于感染原各异,角膜炎的类型不同,治疗方法也大不相同。王小姐患的是病毒性角膜炎,使用的不是抗病毒的眼药水,却是抗菌的眼药水,还发生了不良反应。
现在有很多青少年长期点含抗生素的眼药水,造成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并导致结膜囊内菌群失调,如果发展成真菌或其他难治性细菌的感染,治疗起来会非常棘手。抗生素对眼部的毒副作用也不容忽视,例如青霉素可以导致幻视,氯霉素易引起视神经炎,链霉素可诱发急性中毒性弱视或突发性球后神经炎,四环素能产生暂时性近视或复视。此外,使用含抗菌药物的外用膏剂也应十分慎重,因为局部应用抗菌药物若浓度达不到,很容易导致细菌耐药。所以,对于抗生素眼用制剂、外用膏剂,我们千万不能随意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