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科普知识
2022-11-30
周恒

副主任医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什么是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
孕妇妊娠期间,在怀孕初期的2-3个月内,是胎儿心脏和大血管形成的时期。在此时期内,如心脏、大血管的形成发生障碍,并因而引起心脏、血管的局部解剖结构异常,称为先天性心脏病。除个别小的室间隔缺损在2岁前有自愈的机会,绝大多数需手术治疗。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小孩儿常表现为易患感冒、胸闷气短、心功能不全、口唇紫绀及生长发育较同龄儿缓慢等。
为什么会得先天性心脏病?
心脏病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等复杂关系相互作用的结果。下列因素可能影响到胎儿的发育,进而产生先天性心脏畸形,生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
1、胎儿发育的环境因素:
(1)感染:孕妇如在怀孕的前三个月患有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最常见的是感冒,尤其是风疹病毒,其次是柯萨奇病毒。那么,生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婴儿的可能性较高。
(2)其它:如羊膜的病变,胎儿周围局部机械压迫,妊娠早期先兆流产,母亲在妊娠期使用某些药物,患慢性疾病、缺氧、母体营养不良或维生素缺乏、糖尿病、苯酮尿、高血钙,放射线和细胞毒性药物在妊娠早期的应用,母亲年龄过大,流产保胎和多胎等因素均有生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婴儿的可能。
2、遗传因素:
先天性心脏病具有一定程度的家族发病趋势,即同一家族中可能会有多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可能因父母生殖细胞、染色体异常和基因畸变所引起的。约4%~5%先天性心脏病是由染色体病引起的。遗传学研究认为,多数的先天性心脏病是由多个基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形成。
3、其它因素:有些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在高原地区较高,如动脉导管未闭。有些先天性心脏病有显著的男女性别间发病差异,说明出生地海拔高度和性别也与本病的发生有关。在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能查到病因的是极少数,但加强对孕妇的保健,特别是在妊娠早期积极预防风疹、流感等风疹病毒性疾病和避免与发病有关的一切因素,对预防先天性心脏病具有积极意义。
如何预防先天性心脏病?
虽然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尚不十分明确,但为了预防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应注意母亲怀孕期间特别是在妊娠早期的保健。如积极预防风疹、感冒、腮腺炎等病毒感染。避免接触放射线及有害物质。在医生指导下用药,避免服用对胎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如抗癌药、甲苯磺丁脲等。积极治疗原发病,如糖尿病等。注意膳食合理,避免营养缺乏。防止胎儿周围局部的机械性压迫。总之,为预防先天性心脏病,就应避免与发病有关的一切因素。
每年会有多少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出生?
据国外有关资料报道,出生后存活婴儿的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约为0.8%-1%,我国最近统计资料为0.13%-0.67%,(上海地区统计为0.62%,山西长治市的统计数字为0.34%)。如果按1990年国家人口普查婴儿出生率为2%计算,每年约有14万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出生。另据统计资料截至1990年底,我国0岁-14岁以下儿童约有2亿9千万人,而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就有59万人,这还不包括14岁以上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
我国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病死率(1岁以内)为33.8%,如果按上述统计资料,出生一年以后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尚有近10万人存活。其中非紫绀型病死率为24.56%,紫绀型病死率为81.82%。可见未经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死亡率相当高。有些存活的婴儿同,虽然心脏疾患不十分严重;但活到40岁以上者为数不多。
常见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有哪些?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占同期出生的新生儿的0.6%左右,即每出生1006个婴儿中,就有6个婴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的胚胎发育时间是在胚胎第3~8周,发生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比较复杂,但所幸随着科学的发展,许多先天性心脏病能够得以根治,如简单而最常见的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或者这几种混合畸形,比较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如法乐氏三联征、四联征等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手术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分为几种?
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目前尚不完全统一,根据血液分流情况,临床上有无紫绀及紫绀出现的早晚可分为三型:
1、无分流型(无青紫型):即心脏左右两侧或动静脉之间无异常通路和分流,不产生紫绀。如右位心、肺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缩窄、单纯性肺动脉扩张、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等。
2、左向右分流型(潜伏青紫型):此型有心脏左右两侧血流循环途径之间异常的通道。早期由于心脏左半侧体循环的压力大于右半侧肺循环压力,所以平时血流从左向右分流而不出现青紫。当啼哭、屏气或任何病理情况,致使肺动脉或右心室压力增高,并超过左心压力时,则可使血液自右向左分流而出现暂时性青紫。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
3、右向左分流型(青紫型):此型心脏左右两侧血液循环途径之间有异常通道,使血流从右侧心腔向左分流,大量静脉血注入体循环,故可出现持续性青紫。如法乐氏四联症、法乐氏三联症、大血管错位、主动脉干永存等。
先心病患儿有哪些主要表现?
1、心衰:新生儿心衰被视为一种急症,通常大多数是由于患儿有较严重的心脏缺损。其临床表现是由于肺循环、体循环充血,心输出量减少所致。患儿面色苍白,憋气,呼吸困难和心动过速,心率每分钟可达160次-190次,血压常偏低,可听到奔马律。肝大,但外周水肿较少见。
2、紫绀:其产生是由于右向左分流而使动静脉血混合。在鼻尖、口唇、指(趾)甲床最明显。
3、蹲踞:患有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特别是法乐氏四联症的患儿,常在活动后出现蹲踞体征,这样可增加体循环血管阻力从而减少心隔缺损产生的右向左分流,同时也增加静脉血回流到右心,从而改善肺血流。
4、杵状指(趾)和红细胞增多症: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几乎都伴杵状指(趾)和红细胞增多症。杵状指(趾)的机理尚不清楚,但红细胞增多症是机体对动脉低血氧的一种生理反应。
5、肺动脉高压:当间隔缺损或动脉导管未闭的病人出现严重的肺动脉高压和紫绀等综合征时,被称为艾森曼格氏综合症。临床表现为紫绀,红细胞增多症,杵状指(趾),右心衰竭征象,如颈静脉怒张、肝肿大、周围组织水肿,这时病人已丧失了手术的机会,唯一等待的是心肺移植。患者大多数在40岁以前死亡。
6、发育障碍: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往往发育不正常,表现为瘦弱、营养不良、发育迟缓等。
7、其它:胸痛、晕厥、猝死。
如何早期发现宝宝得了先天性心脏病?
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宝宝,由于存在病种单一或复杂的不同的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有的在刚出生的新生儿即发现皮肤、黏膜紫绀,呼吸急促,心力衰竭,如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即会夭折。有的小儿平时无任何症状,生长发育正常,活动量也很大,与正常小儿一样,仅在偶尔伤风、呼吸道感染就诊时,医生体检时发现心脏杂音才被发现患先天性心脏病。
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有哪些症状和表现
1.呼吸急促:在新生儿或婴儿时期,发现患儿因饥饿迫不及待地求食,但发现吸吮乏力,呼吸浅进,吮奶未完即因气促而弃奶喘息,吸几口就停一下,感觉很累,满头大汗。
2.反复呼吸道感染或肺炎:这是最常见的症状及就诊发现心脏杂音的,因肺部充血,轻度呼吸道感染就易引起支气管肺炎,造成呛咳,呼吸急促,有的宝宝在啼哭时声音嘶哑,甚至出现心功能不全等症状。
3.生长发育迟缓:由于体循环流量及血氧供应不足所致,生长发育比同龄小儿迟缓,其体重落后比身长落后更明显。
4.水肿:当发现先天性心脏病小儿,有上述各种症状和表现,若发现尿少,下肢出现凹陷性水肿时,则表示小儿从功能已不能代偿而致心力衰竭了,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警示!
5.紫绀:一般这组疾病不会出现紫绀,但如不及时治疗,引起肺动脉高压并发症,造成血流右心向左心分流即可出现紫绀,也说明已失去治疗机会了。
右向左分流型先心病有哪些症状和表现
1.紫绀或称青紫:是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重要症状,表现在皮肤,黏膜(尤其口唇)紫绀,尤其在哭吵、活动后加剧,如在新生儿期出现紫绀,常见的有完全性大动脉错位,肺动脉闭锁等;在6个月~1岁逐渐出现紫绀加重的有法洛四联症等。
2.蹲踞:是法洛四联症常见的表现,除了紫绀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重外,当他会行走后,你会发现患儿活动量不大,走不远就感乏力,自动采取蹲下姿势或取胸膝卧位,休息片刻后再站起来活动,这个蹲踞过程使体循环阻力增高,促进静脉血回入心脏量增加和氧合作用,以改善缺氧症状。
3.昏厥:又称缺氧性发作,往往发生在哺乳、啼哭、排便时因缺氧,宝宝突发呼吸困难,紫绀加重,失去知觉甚至抽筋。
4.杵状指(趾):在法洛四联症中,因宝宝长期缺氧,指(趾)端软组织增生,使手指、足趾呈鼓槌样改变,临床上往往在2~3岁后出现。
5.咯血:在法洛四联症儿童病例中,因长期缺氧,肺部形成侧支循环的血管破裂可引起咯血。
怎样确定患有先天性心脏病?
当怀疑幼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时,可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和一些特殊检查来综合判断。
1、病史
(1)母亲的妊娠史:妊娠最初3个月有无病毒感染,放射线接触,服药史,糖尿病史,营养障碍,环境与遗传因素等。
(2)常见的症状:呼吸急促,青紫,尤其注意青紫出现时的年龄、时间,与哭叫、运动等有无关系,是阵发性的还是持续性的。心力衰竭症状:心率增快(可达180次/分),呼吸急促(50次/分-100次/分),烦躁不安,吃奶时因呼吸困难和哮喘样发作而停顿等。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的上呼吸道感染,面色苍白、哭声低、呻吟、声音嘶哑等,也提示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可能。
(3)发育情况: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往往营养不良,躯体瘦小,体重不增,发育迟缓等,并可有蹲踞现象。
2、体格检查
如体格检查发现有心脏典型的器质性杂音,心音低钝,心脏增大,心律失常,肝大时,应进一步检查排除先天性心脏病。
3、特殊检查
(1)X线检查:可有肺纹理增加或减少、心脏增大。但是肺纹理正常,心脏大小正常,并不能排除先天性心脏病。
(2)超声检查:对心脏各腔室和血管大小进行定量测定,用以诊断心脏解剖上的异常及其严重程度,是目前最常用的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方法之一。
(3)心电图检查:能反映心脏位置、心房、心室有无肥厚及心脏传导系统的情况。
(4)心脏导管检查:是先天性心脏病进一步明确诊断和决定手术前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通过导管检查,了解心腔及大血管不同部位的血氧含量和压力变化,明确有无分流及分流的部位。
(5)心血管造影:通过导管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而又需考虑手术治疗的患者,可作心血管造影。将含碘造影剂通过心导管在机械的高压下,迅速地注入心脏或大血管,同时进行连续快速摄片,或拍摄电影,观察造影剂所示心房、心室及大血管的形态、大小、位置以及有无异常通道或狭窄、闭锁不全等。
(6)色素稀释曲线测定:将各种染料(如伊文思蓝、美蓝等),通过心导管注入循环系统的不同部位,然后测定指示剂在动脉或静脉血中稀释过程形成的浓度曲线变化,根据此曲线的变化可判断分流的方向和位置,进一步计算出心排血量和肺血容量等。根据以上的病史、体检及特殊检查得出的阳性体征,加以综合分析判断,以明确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
先天性心脏病易发生哪些“并发症”
先天性心脏病是种常见病,通过手术可以治愈或减轻症状。这样患儿才能正常地生长发育。因为先天性心脏病的病情可产生各种并发症,有的损害病儿的心肺功能,有的因此丧失手术的治疗时机,有的造成残疾甚至死亡。那么,先天性心脏病的并发症有哪些?
肺炎
咳嗽、气促是肺炎的常见症状,临床上许多患儿常因肺炎就诊被医生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其实心脏病是肺炎的祸根。在血液从左向右大量分流的肺充血类的先天性心脏病中,如常见的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和房间隔缺损等,造成患儿肺部充血,肺动脉压力升高,因而使水份向肺泡间质渗出,肺内水份和血流增加,肺裨趋于充实而失去顺应性,而发生呼吸费力,呛咳,当心脏功能受到影响时,造成肺部淤血,水肿,在此基础上,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就很容易引起支气管炎或肺炎,往往和心力衰竭同时存在,如单用抗生素治疗难以见效,需同时控制心力衰竭才能缓解,先天性心脏病如不经治疗,肺炎与心力衰竭可反复发作,造成患儿多次病危乃至死亡。
心力衰竭
指心脏不能提供足够的血液以应付生理的需要,于是运用一些代偿机制以弥补心功能的不足,若代偿功能不力,更使心功能衰竭,导致各种症状的出现,如心跳增快,呼吸急促,频繁咳嗽,喉鸣音或哮鸣音,肝脏增大,颈静脉怒张和水肿等。
肺高压
血液从左向右大量分流的先天性充血类心脏病,导致肺循环血流量增加,肺动脉压力升高,在小儿胎儿型血管尚未发育成熟和基础上,长期忍受高流量及高压的冲击,机体产生保护性反应,促使肺血管收缩,压力增高,以减少左向右的分流量,然而已久天长继之为肺高压,最终造成不可逆的病变,也就是说即使手术治愈了心脏病的病变,但肺动脉压力仍高。因此,一般认为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如在2岁以内手术,术后肺动脉压力能恢复。另外,如肺动脉压力不断升高超过体循环压力,则会产生血液从右向左分流,患儿出现青紫,就已经失去手术的机会了。
感染性心内膜炎
指心脏的内膜,瓣膜或血管内膜的炎症,多发生在有先天或后天性心脏病的患儿。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基础上,多发的疾病顺序为: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乐氏四联征,瓣膜病。其诱发因素中菌血症是发病的前提,如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扁桃体炎,牙龈炎,其致病菌中常见的是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等。心内膜长期受到血流的冲击操作,会造成该处心内膜粗糙,使血小板和纤维素聚集,形成赘生物,血液中的致病菌在赘生物中生长繁殖,患儿可出现败血症症状,如持续高热,寒战,贫血,肝脾肿大,心功能不全,有时出现栓塞表现,如皮肤出血点,肺栓塞等。抗生素治疗无效进度,需手术切除赘生物,脓肿,纠正心内畸形或更换病变瓣膜,风险很大,死亡率较高。
缺氧发作
法乐氏四联征是先天性心血管复合畸形,是小儿最常见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该病在小儿出生时,紫绀并不明显,出生后3个月-6个月逐渐出现紫绀并加重,患儿在喂奶,啼哭,行走,活动后气促加重,约20%-70%患儿有缺氧发作史,临床表现为发病突然,呼吸急促困难,紫绀明显加重,重症发生昏厥,抽搐,因严重缺氧而致低氧血症死亡。缺氧发作时间长短不一,一般常能自然缓解,但可经常发作,对患儿威胁甚大。
脑血栓和脑脓肿
为法乐四联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由于法乐四联征患儿长期缺氧,紫绀,因而红细胞增多,血球压积增高,血液粘稠,血流速度缓慢,为脑血管内形成血栓创造条件,如继发感染可形成感染性血栓,或由于脑组织缺氧,脑组织软化,引起细菌感染形成脑脓肿,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偏瘫等。
先天性心脏病应该怎样护理
1.安排合理的生活制度:经常户外活动,参加适量劳动。既要增强锻炼、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又要避免劳累过度,保证足够的休息,减少组织对氧的需要。如果患儿能够胜任,应尽量和正常儿童一起生活和学习,但应防止剧烈活动。同时,应教育儿童对治疗疾病抱有信心,减少悲观恐惧心理。
2.舒适合理的生活环境:室内空气要流通,冬天应定时打开窗户,以加强空气对流,保持空气新鲜,通风时避免穿堂风。有持续青紫的患儿,应避免室内温度过高,导致患儿出汗、脱水。环境安静,室温20-24℃左右,相对湿度50-60%为宜。根据季节变化随时给患儿增减衣服。
3.合理的饮食、喂养,增加机体抵抗力: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饮食,以增强体质。进食避免过饱。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婴儿,喂养比较困难,吸奶时往往易气促乏力而停止吮吸,且易呕吐和大量出汗,故喂奶时可用滴管滴入,以减轻患儿体力消耗。喂哺后轻轻放下侧卧,以防呕吐物吸入而吸起窒息。有呛奶现象的婴儿可喂糕干粉,以免奶呛入气管,造成窒息。呕吐或大量出汗的体弱小婴儿可用鼻饲法喂养。年长儿控制饮食量,一顿不要吃过饱,多食水果。对青紫型心脏病患儿须给以足够的饮水量,以免脱水而导致血栓形成。有心衰病儿,饮食要限盐,不要吃放碱的馒头和苏打饼干。
4.保持大便通畅。青紫型患儿应防止便秘,保持大便通畅。注意大便时勿太用力,以免加重心脏负担。如两天无大便,可用甘油栓或开塞露通便。。
5.预防接种:对平时心脏功能和活动耐力都较好的患儿,应当按当时接受预防接种,但在接种后,应多观察全身和局部反应,以便及时处理。患儿应接受一切预防接种。
6.早期诊断及彻底治疗感染及合并症: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体质弱,易感染疾病,尤以呼吸道疾病为多见,且易并发心力衰竭,故应仔细护理,随着季节的变换,及进增减衣服。如家庭成员中有上呼道感染时,应采取隔离措施,平时应尽量少带患儿去公共场所,在传染病好发季节,尤应及早采取预防措施。一旦患儿出现感染时,应积极控制感染。并发肺部感染和心力衰竭须积极处理,扁桃体摘除或拔牙时应用抗生素。
7.避免患儿情绪激动,尽量不使患儿哭闹,减少不必要的刺激,以免加重心脏负担。保证病儿安静,使心脏得到休息,若哭闹引起病情加重,及时报告医生给与镇静治疗。
8.法乐氏四联症的患儿多取蹲踞位,在行走或玩耍时常会主动蹲下片刻。这是因为蹲踞后可使缺氧症状得到缓解,患儿如有这种现象,家长切不可强行将患儿拉起。若缺氧易昏厥,发作时可让婴儿四肢蜷曲,年长儿采取蹲踞们到暂时改善缺氧现象。同时给氧,给予镇静剂(吗啡0.1-0.2mg/kg皮下注射)这类小儿应防脱水,以免因红细胞过多发生栓塞。
9.如发现患儿有气急烦躁、心率过快、呼吸困难等症状,可能发生心力衰竭,应及时送医院就诊。注意随时观察病情。有无心衰症状,若有胸闷,喘憋、腿、脸部浮肿,尿少,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多汗,面色苍白,四肢冷应立即通知医生给急救治疗。
10.药物控制动脉导客的开闭。消炎痛可使未成熟儿开放的动脉导管闭合。前列腺素E(PGE)扩张动脉导管使维持开放,增加肺的血流量减轻紫绀,可用于领带动脉导管的紫绀型先心病。一般用前列腺素E,每分钟0.03-0.1ug/kg静脉滴注,在动脉血氧含量增高,紫绀改善后减至最小剂量维持。也可口服,20-25ug/kg,开始每小时1次,逐渐延长间隔时间,可用数小是垤数天。此药副反应为发热,心动过缓,呼吸暂停、低血压及皮肤潮红等。
11.医护人员对住院病儿要耐心做思想工作,使病儿得到安慰,充分休息,配合治疗。
12.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禁止大量输液,如必须输液时,滴液速度须缓慢,以防加重心脏负担,导致心力衰竭。
13.介入性心导管治疗。此治疗法用于领带动脉导管的紫绀型行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狭窄、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缩窄等可用球囊导管扩张治疗。
14.有些先心病儿可给手术治疗。尤其婴幼儿期即频发心力衰竭或反复感染者,更宜提早手术。
先天性心脏病的家庭应急处理
一、房间隔缺损(atrialseptaldefect)
[临床表现]
轻者无症状,并发肺动脉高压时可出现紫绀。
[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
(2)体检可有胸骨后缘第2肋间Ⅱ~Ⅲ收缩期吹风样喷射性杂音,多不伴震颤,肺动脉瓣区可有第二心音分裂且闻及舒张期吹风样杂音。
(3)X线检查可有肺野充血、肺动脉总干弧明显突出。肺门舞蹈征,右心及左室增大。
(4)心电图可有右束支传导阻滞改变。
(5)超声心动图及心导管检查可助诊断。
[家庭应急处理]
(1)轻症无紫绀者,可适当休息,避免重体力劳动。
(2)出现肺动脉高压致紫绀者,应卧床休息,病人取端坐位;双下肢下垂或半卧位,可缓解呼吸困难及减轻紫绀。
(3)去医院检查,择期进行手术。
二、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septaldefect)
[临床表现]
缺损小的患者一般无症状,缺损大的伴有肺动脉高压者,可出现紫绀。
[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
(2)体检可见胸骨左缘第3、4肋间Ⅳ~Ⅴ级粗糙收缩期杂音,多伴有震颤。缺损大的,心尖区可闻及舒张早期隆隆样杂音,肺动脉高压时肺动脉瓣区可闻及舒张期吹风样杂音。
(3)X线检查可有肺瘀血,左、右心室增大。
(4)心电图可有左、右心室肥大改变。
(5)超声心动图和心导管检查可助诊断。
[家庭应急处理]
(1)轻者,应避免重体力劳动和预防感冒发生。
(2)重者尤其伴有肺动脉高压者,应去医院择期手术。
三、动脉导管未闭(patentductusarteriosus)
[临床表现]
轻者无症状,并发肺动脉高压时可出现紫绀。
[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
(2)体检可有左锁骨下或胸骨左缘第二肋间Ⅳ~Ⅴ级粗糙的连续性机器样杂音,可伴震颤。肺动脉高压者,心尖区可闻及舒张早期隆隆样杂音。
(3)X线检查可有肺瘀血,主动脉结增大,左房、右室增大。
(4)心电图可有左室肥大或左、右室肥大。
(5)超声心动图和心导管检查可助诊断。
[家庭应急处理]
(1)轻者,无需手术,应避免重体力劳动。
(2)出现紫绀时,可去医院确诊,择期手术。
(3)肺动脉高压显著增高且伴有右向左分流时,手术疗效差。
四、法乐氏四联症(tetralogyofFallot)
[临床表现]
自幼紫绀,伴有杵状指(趾)和红细胞增多。有下蹲习惯,部分患者可有昏厥发作。
[诊断要点]
(1)多发生在儿童病例中。
(2)临床表现。
(3)体检可有紫绀、胸骨左缘第2、3肋间收缩期喷射性吹风样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响亮,无分裂。
(4)X线检查可有肺血少,心尖上翘,右心室肥大。
(5)心电图可有右室肥大和劳损,右房肥大改变。
(6)超声心电图和心导管检查可助诊断。
[家庭应急处理]
(1)昏厥发作时,应让患儿平卧屈腿,并给予小剂量心得安口服。
(2)去医院确诊后择期手术治疗。
得了先天性心脏病怎么办?
近年来,由于诊断技术的提高和心脏外科的进展,先天性心脏病大多能通过手术治愈或部分矫治,愈后显著改观。因此,患了先天性心脏病后,应尽早找心脏外科医生,通过体格检查和必要的特殊检查手段,以详细了解其类型,心脏畸形的部位和严重程度,选择适当的年龄进行手术治疗。在未实施手术前,应建立适合患儿的合理生活制度,并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参加能胜任的体力活动与劳动以增强体质,同时需注意防止不适当的剧烈活动。积极预防肺炎和由于其他感染途径而导致的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发生心力衰竭时应及时就诊治疗。总之,应定期随访观察患儿的动态变化,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安全达到适合手术的年龄。
什么时候手术为好?
绝大多数先心病的小儿都需手术治疗。只要诊断明确,就应早日手术治疗。大多数房间隔缺损的病例极少有可能自然愈合,应在上学之前手术,病情较重者宜及早手术。分流量大的室间隔缺损患儿发育受影响,呼吸道感染频繁,还会发生肺动脉高压,也应尽早手术。至于病情复杂的紫绀型先心病,如法鲁氏四联症、大动脉转位等原则上都应尽早手术,使畸形矫正,改善缺氧情况。如不手术治疗会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并随年龄增长病情不断发展,症状会越来越重。严重者会发生各种并发症,危及生命。
但是关于先天性心脏病多大年龄施作手术治疗“最合适”的问题,应根据先天性心脏病的类型及症状出现的早晚而决定手术年龄。大部分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应在5-12岁进行手术治疗,如果能在学龄前施实手术,将不会影响患儿上学,并能减轻社会及家庭的负担。如果病情需要,如畸形较重,症状出现较早,反复发生心力衰竭、心内膜炎,危及到生命,可不受年龄限制,根据情况,尽早手术。目前国内已开展了婴儿期的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但成功率较低。一般认为多数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的患者4-7岁即可手术。动脉导管未闭者,凡年龄在35岁以下,不论有无症状,均可考虑手术。当然,最理想的手术时间为3-7岁,因为3岁以前手术不便,且尚有自行闭合的可能;而成人后,导管的脆性增加,手术时易发生大出血。法乐氏四联症则以5-12岁进行手术治疗最为理想。
手术成功率有多高?
由于心血管外科的迅速发展,手术方法不断改进,医疗设备不断完善,手术的指征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几乎所有的先天性心脏病都能进行手术矫治。一般常见的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大部分已能施行根治手术,效果很好。如肺动脉狭窄、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主动脉狭窄等,其手术成功率多数可达99%以上。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成功率相对偏低,但常见的法乐氏四联症、法乐氏三联症手术成功率也可达95%。某些畸形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如单心室、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等,其手术成功率较低。
手术后与正常人一样吗?
心脏手术后病人的生长发育,活动能力,生活质量与手术的类型、手术的时间有关。绝大部分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及常见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在适宜的年龄阶段手术后,其生长、发育与正常儿童一样,且生活质量也达到同龄儿童。一些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发展到严重的程度如出现严重的肺动脉高压甚至活动后紫绀,手术后生活质量下降,复杂的心脏畸形病儿,手术后也不如正常儿童。有资料报告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在幼儿期接受手术,其寿命与正常人相同,青少年期接受手术者接近正常人群,而在中年手术则短于正常老人,但长于未接受手术的患者。
手术前家长应注意些什么?
1、注意防止呼吸道感染。先心病患儿,如:动脉导管未闭,房、室间隔缺损等病,因肺血增多,很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应特别注意预防。发生呼吸道感染时需及时治疗,待感染控制后方能手术。
2、紫绀型心脏病,如法鲁氏四联症,大动脉转位等患儿,其紫绀程度常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加重。活动能力减弱,活动后心慌、气急加重,有些患儿喜蹲踞。如病情加重可出现突然的所氧性晕厥、抽搐甚至死亡。因此应防止患儿哭闹,喂奶时勿过饱、过急。有条件者应生天吸氧3~4次,每次15分钟。由于法鲁氏四联症患儿红细胞增多,血液浓缩,易产生血栓。故要注意鼓励患儿多饮水,尤其是夏天,人体消耗水分较多,更要注意补充水分,以防止血液过度浓稠发生血栓或栓塞。
3、给患儿提供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增强患儿体质以利手术后恢复。
4、有并发症的患儿,如心衰肺炎,牙周感染等症时应及时治疗,保持良好的心功能和身体状况是手术的有利前题。
微创心脏外科的定义
关于微创心脏手术(MICS)目前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也没有定量的标准,它属于心脏外科的范畴,结合临床开展情况微创心脏手术广义上说,应包括如下标准:
·不用传统的正中切口劈胸骨途径,采用侧胸或胸骨旁小切口(切除肋骨)或部分劈胸骨切口;
·采用直视下手术操作,亦可在胸腔镜下操作;
·不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手术;
·不用传统的体外循环插管途径,采用免开胸体外循环技术;
·不阻断升主动脉,不停跳,但在传统的体外循环下手术;
·不包括经血管内的介入治疗。
微创心脏外科的手术方式
目前,据国内外心脏手术应用体外循环,心脏停跳及切口等方面分为以下几种方式:
非体外循环下的微创手术:
(1)正中切口心脏跳动下CABG;
(2)胸骨劈开、胸骨下端(剑突下)、胸骨旁或前外小切口,心脏跳动下CABG;
(3)off-pump心脏跳动下CABG;
(4)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CABG,PDA,AVSD,MVR,MVP,TV等和心表手术;
(5)复杂心脏病的减症手术。
体外循环下的微创手术:
(1)心脏不停跳或心室颤动下的正中切口AVSD、F4、AVR、MVR、MVP、DVR、CABG、TVP、PDA、PS等;
(2)心脏不停跳前外切口,AVSD、CABG、AVR、MVR、DVR、MVP、TVP等;
(3)心脏不停跳腋下切口,先心病AVSD、ECD、MVP、TVP等;
(4)心脏停跳下胸骨旁切口,CABA、AVR、MVR先心病等;
(5)心脏停跳下腋下横切口,先心病等;
(6)心脏停跳下腋下及腋前外切口,先心病F4、AVR、DVR、MVR、ECD等;
(7)心脏停跳下小切口胸腔镜辅助下,先心病、MVR、MVP、PDA等;
(8)心脏停跳下免开胸CPB技术,CABG、MVR、MVP等。
微创先心病手术切口有哪些?型
右腋下切口:左侧卧位,右上肢屈曲抬高,固定于头架上,自腋窝向下沿腋后线至腋中线第六肋间水平做略弧形的皮肤切口,长5~10cm,于背阔肌前缘和胸大肌后缘之间切开部分前锯肌附着,经第四肋间进入胸腔。
左腋下切口:右侧卧位,余同右腋下切口。
右腋前外切口:仰卧位,右肩背部垫高45度,固定于头架上,自腋窝至锁骨中线做弧形皮肤切口,切断部分胸大肌,经第四肋间进入胸腔。
什么是心导管检查?
心导管检查是将一根不透X线的塑料管从肘部或腹股沟(即大腿根部)的静脉或动脉穿刺进入血管,沿血管向上送入心内的各部分或大血管的某一段。通过取血测定血氧含量以及测量各部位的压力,借以了解血液动力学改变,作为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时的参考,并可计算出心内或大血管内的分流量,对确定手术适应症及指导手术很有意义。较重的动脉导管未闭,房、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等需进行此项检查。成人及大儿童可在局麻下进行,小儿童则需在全麻下进行项此检查。
什么是心血管造影?
心血管造影是通过心导管向心脏或大血管的某些部位注入造影剂使心脏血管显影。然后快速拍片,以显示心脏及大血管解剖结构的病理改变以及循环功能情况,由于心血管造影可以观察到其它检查难于观察到的病理改变,如肺动脉发育情况,大血管的位置,心内分流方向,冠状动脉的通畅情况等,因此大多数复杂的心脏病需要进行此种检查,是心脏外科重要的检查手段之一。
做心导管或心血管造影前,应做什么准备?手术后应注意什么?
凡预约在门诊作检查者,应将病人准备穿刺或切开的上肢或腹股沟部的皮肤用肥皂与清水洗干净。手术日按预约准时到指定地点,需在全麻下做检查的患儿,如上午做,要禁食早餐,下午做则禁食午餐,请按预约单要求去作。
做完心导管检查后应注意病人有无心跳,呼吸明显增快现象。做造影检查的患儿应注意有无恶心、呕吐等造影剂的反应症状。一般这些症状过几个小时后就会好转。还要注意伤口有无出血、渗血、血肿、肢体发凉等情况。如有:应及时找医生检查。做完造影后,如无呕吐,可少量饮水,4~6小时后可以进食。术后暂不宜剧烈活动,防止血管伤口破裂出血。如有伤口缝线,术后七日到医院拆线。
手术后的膳食原则是什么?
(1)限食盐,一般采用低盐饮食。因为食盐中的钠有亲水作用,易促使患儿水肿。尽可能采用低盐饮食而不采用无盐和低钠饮食,因为心脏病为较长期病,长期采用无盐和低钠饮食,将导致患儿食欲低下,甚至拒食,影响疾病恢复,不利治疗。低盐饮食每日可供给食盐1~1.5克。
(2)有严重浮肿时,应限液体,心衰时应限制蛋白质及总热能,少用或不用肉类。应采用植物性食物并给以乳类,在心脏机能好转时,再逐渐恢复膳食中的蛋白质及充足的热能。
(3)食物中应含有充足的维生素A、B及C,以促进心肌早日恢复正常。
(4)膳食中应选用含钾较高的蔬菜和水果。钾盐有利尿作用,能改善心肌的收缩,并促进食欲。
(5)每日应少食多餐,以免胃内食物太多引起心脏不适。
(6)可用食物含钠较低的蔬菜、水果和粮食,乳类、蛋类以及少量肉类。
(7)禁用食物胀气食物,如:干豆类、洋葱、生萝卜,刺激性食物等。
什么是动脉导管未闭
未闭的动脉导管长约0.4~1.0cm,约占足月活产中1/2000,女多于男约3:1,与遗传、怀孕早期母有风疹感染有关,但出生3个月内能自行闭合,3个月后闭合的可能性小。婴儿刚出生时因为肺动脉压力还高,分流量少,可以没有杂音,产后复查时因为肺循环阻力日趋下降,主动脉向肺动脉分流量增大,可以闻及响亮的杂音而得以诊断。中小型的导管未闭患儿可以没有症状,否则婴儿期就可以有心衰症状,肺动脉高压加重右向左分流后可能出现差异性青紫,如手指红润而脚趾青紫,也可以手指无杵状指而脚趾杵状趾。在小儿,动脉导管未闭可能并发生长发育迟缓,屡发呼吸道感染、心脏增大和心力衰竭、肺叶气肿或不张、细菌性动脉内膜炎,以及发展成不可逆的肺动脉高压等,动脉导管未闭手术操作既较简便,死亡率又低,所以诊断一成立,不计年龄进行手术,但对肺动脉高压出现右向左分流者,应视肺血管阻力的测定结果考虑手术的适应症,出现差异性青紫者应属手术禁忌。
另外,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如室缺、房缺、主、肺动脉缺损等可能有动脉导管未闭的伴发,使分流量加大,治疗当然必须分期或一并解决。但动脉导管如伴发其他于其他严重的心血管畸形,如肺动脉瓣闭锁或主动脉瓣闭锁,其肺循环或体循环的血流来源完全要依靠动脉导管由另一根大动脉供血,此种情况动脉导管不能切断。其他如法洛四联症、三尖瓣闭锁、主动脉缩窄、主动脉瓣闭锁、主动脉弓离断等,动脉导管的开放都有不可缺少的作用。
动脉导管未闭术后家长应注意什么?
1、注意纠正患儿不正确姿势。动脉导管未闭手术是采用左侧后外伤口,伤口较长,在左侧背部。故患儿术后左臂不敢活动,怕痛。走路爱斜着身体,左肩低、右肩高。家长应鼓励患儿多活动左臂,走路时姿势要端正。
2、如出院时带有药物,应按时给患儿服用。
3、定期测血压,了解有无术后高血压。
4、注意心率。动脉导管未闭术后近期心率偏快。如出院后心率持续快,达120次/分以上者,应到医院复查。
5、体温。一般出院时体温已正常。如出院后又有发烧且持续不退者,应去医院检查。
6、术后半年应去医院复查。房、室间隔缺损术后家长应注意什么?
什么是房间隔缺损
在儿科的先天性心脏病中约占10%,女多于男约2~3:1,但在成人中却占先天性心脏病中的第一位,单纯房间隔缺损患者多能活至成年,而且症状到成年才表现出来。一岁以内发现的房缺50%可以自闭,房缺的自然病程转折点似在40岁左右,很多患者在此阶段发生右心衰竭、肺动脉高压、青紫、心房颤动等,此时修补手术的死亡率较高,可达20%,所以,手术宜在儿童期尚未出现并发症时进行修补,如学龄前手术,是比较合适的手术时机,而且是最安全的先天性心脏病修补手术。
另外许多先天性心脏病中有房间隔缺损合并存在,而且有的复杂畸形中它的存在可以改善病理生理,减轻症状,如缺损太小,还需人为地去扩大缺口,如完全性大动脉转位,三尖瓣闭锁,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等。
什么是室间隔缺损
简称室缺,为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占所有先天性心脏病的25~50%之多,在许多复杂的畸形中,室缺又经常是畸形的组合成分,所以在所有的心血管畸形中,近2/3有室缺存在。
小型缺损室缺患儿无症状,多位体检时因意外发现杂音才确诊,中型缺损也无症状,大型缺损临床表现可以很明显,患儿往往瘦小,婴儿期常有心衰和下呼吸道感染症状,并可因为肺动脉高压出现右向左分流而出现青紫。
在婴儿期约有40%的病例获自动关闭,至5岁时60%已自闭。
小型缺损预后佳良,此型自然关闭率可达75~80%,大多在二岁以内关闭。中型缺损可考虑手术治疗,大型缺损应该尽早选择手术,但对肺动脉高压,艾森曼格氏综合症的患儿,应行右心导管评价肺血管阻力后再考虑手术可能性。

展开全部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