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的x线表现与疾病的关系
1、轮廓的改变
(1)龛影
胃肠道腔壁的缺损,被造影剂充填所形成的影像,称为“壁龛”或“龛影”。龛影是溃疡的直接征象,在切线位是投影于胃肠轮廓线之外,呈三角形、柱形等,正面观为圆形或椭圆形,少数可为线形。龛影多见于溃疡病,且最具特征,也见于胃肠道结核、溃疡性结肠炎、克隆病等。恶性肿瘤组织坏死脱落后形成的溃疡,造影时也形成龛影,但此种溃疡是在肿瘤基础上形成,因此,切线位时位于胃肠轮廓线内,其周边有不规则的充盈缺损,形态不规则,并有粘膜破坏等表现。
(2)憩室
是胃肠道壁的囊袋状突出。可为先天性,可为腔内压力增高使胃肠粘膜经薄弱区膨出,也可为邻近病变的粘连牵拉外突,或上述因素混合所致。憩室及其邻近的粘膜正常而与龛影不同。憩室多见于十二指肠、小肠及食管。
(3)充盈缺损
肿物自胃肠壁向腔内生长,占据一定空间,造影时形成的充填残缺称为“充盈缺损”,它是肿瘤直接征象。除肿瘤外,胃肠道的某些疾病,如炎性息肉、静脉曲线、肠气囊肿等,也因为隆起性变而形成充盈缺损;胃肠内的异物、结石等在造影时,也表现为充盈缺损。恶性肿瘤的充盈缺损形态不规则,伴管壁僵硬,管腔狭窄及粘膜破坏等;良性肿瘤的充盈缺损则为光滑整齐的圆形或椭圆形,较小,粘膜皱襞被推压展平而无破坏,罕有肠内容物通过障碍等表现。自胃肠壁向腔外生长的肿物,较小时可无异常发现,较大时表现为轮廓的压迹。
2、粘膜的改变
粘膜的异常表现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1)粘膜破坏
表现为粘膜皱襞影像消失,代之以不规则的钡影。多由恶性肿瘤所致,也可见于非肿瘤性疾病,如肠结核、溃疡性结肠炎等。恶性肿瘤所致者,一般境界清楚,粘膜皱襞突然中断;后者多呈移行性。
(2)粘膜皱襞平坦
表现为粘膜皱襞的条纹不明显,甚至完全消失。多见于恶性肿瘤的周围,为粘膜及粘膜下层肿瘤浸润所致,其特征是形态固定、僵硬、境界分明;溃疡等非肿瘤性疾病,因粘膜及粘膜下层水肿,也可致之,逐渐移行而无清楚的界线为其特征;粘膜下肿瘤未侵及粘膜层时,粘膜皱襞也变平,是肿瘤推压而展平,如食管平滑肌瘤。
(3)粘膜皱襞增宽、迂曲
也称粘膜皱襞肥大,表现为皱襞的条纹增宽,并常伴有排列紊乱迂曲,但形态可变,为粘膜及粘膜下层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所致。多见于慢性炎症,如慢性胃炎。粘膜下静脉曲张,也表现为皱襞增宽和迂曲。
(4)粘膜皱襞纠集
表现为粘膜皱襞从四周向病变中心集中,呈辐射状,最多见于溃疡病时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瘢痕收缩),纠集的粘膜呈均匀的放射状;浸润型癌也有类似改变,但僵硬而不均匀,并有粘膜中断、融合等改变。
(5)胃小区和胃小沟的改变
为双重造影时显示的胃粘膜的基本结构单位。胃小沟连续清晰,交织成较规则的网状,其宽度一般不超过1mm;胃小沟增宽,多见于萎缩性胃炎。胃小区是胃小沟之间的隆起,一般窦部较小,在2.5mm之内;体部较大,在3mm之内,底部小区则界于两者之间。胃小区增大多见于慢性炎症,如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等。胃粘膜表浅糜烂及II型早期胃癌,胃小区和胃小沟破坏。胃小区的显示,除为评价双重造影的重要标志之外,对确定病变范围和性质也有重要意义,绝大多数的早期胃癌境界是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