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肌性斜颈是由于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所致的斜颈。在生后头2周内在颈部可摸到圆形或椭圆形较硬的肿块。1~2个月肿块可发展到枣核大小。此后2~3月内便逐渐变小或消失。由于胸锁乳突肌的牵拉致使颈部歪斜,头偏向患侧,同时下颌转向健侧,形成特殊的姿势畸形。如不及时治疗可出现各种继发畸形,面部不对称,患侧眼耳平面较低,眼裂小,颈椎有代偿性侧弯。头颈向患侧旋转及向健侧倾斜活动受限。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方法简单,疗效优良,是预防出现继发畸形的关键。
非手术疗法:新生儿期发现颈部有包块时,在医师指导下,由父母行患儿颈部被动牵拉活动,一手固定患侧肩部,另一手逐渐将头颈部先向健侧肩部牵动,然后将下颌转向患侧,每个动作缓慢进行,每天做颈部被动活动4-6次,每次20-30下,约10分钟左右。另外,哺乳时患侧固定在母亲胸前,使患侧得到牵拉。逗引婴儿时,站在患侧一边也是起到牵拉胸锁乳突肌的一种方法。亦可对肿物作手法轻柔按摩。大多经过非手术治疗可治愈,效果满意的约占86%。
手术治疗:经半年到一年保守治疗无效或未经治疗的1岁以上患儿,由于肌肉已纤维化,面部出现畸形,只有通过手术才能矫正其畸形。手术最佳年龄为1~5岁。 5-12岁以上者,因继发畸形较重,面部变形较难恢复,但通过手术,仍可望获得畸形的相当一部分矫正,不应采取放弃治疗的态度。常采用的手术方法有: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和胸骨头切断松解术,胸锁乳突肌Z形延长术。
术后处理:颈托或矫正支具固定4-6周,如6岁以上者应将头部固定在过度矫正的位置,2岁以下者每天坚持头颈部被动锻炼,以达到维持头颈部活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