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你给我开的这些药有没有副作用?
2016-08-17
杨凯

张家港市中医医院

医生,你给我开的这些药有没有副作用?

在二十多年的从医生涯中,被患者问及的最多的问题莫过于“医生,你给我开的这些药有没有副作用?!”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很不好回答。相信许多医生有我同样的体会,许多患者即使听了医生的解释依然半信半疑。

鉴于现在的药品种类成千上万,尤其是国外制药巨头的产品说明书经常是长达数页,而中国患者的医学常识不多,一拿起说明书就头晕,部分患者的恐惧心理最初只是星星之火,一经验证即成燎原之势。部分患者干脆自行减量,甚至停用。一些本来就对医学一知半解的患者更是偏听偏信一些“无任何毒副作用”的民间偏方,服用之后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后果,

为此笔者决定用最通俗的语言来讲讲药物副作用的事儿。

一、什么是药物的副作用?

所谓副作用,其实就是正常剂量下,偏离治疗目的的药理作用。也就是说,我明明只是想吃点止痛药来治头痛,结果头是不痛了,却出现了胃痛,甚至胃出血;吃了某些降压药,结果出现了咳嗽或阳痿之类的烦人事儿。

似乎,挥之不去,又弃之不舍;确实,防不胜防,且烦不胜烦!

二、如何科学理解药物的副作用?

尽管中国早有“是药三分毒”的民间谚语,但依然解不开许多患者心中的疙瘩,国人对“灵丹妙药”和“祖传秘方”的渴望和崇拜真可谓如滔滔江水,绵延不绝。自古以来,上至帝王,下及百姓,皆如此!即使在科学飞跃发展的现代,依然难以杜绝,一些虚假广告和无良传媒更是对这种集体意淫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所谓科学理解某一事物,无非只是要求客观、公正。

如果我们把一种药物视为一个人,就不难理解药物的副作用了。事实上,药物的对象恰恰就是人,而人的复杂性、多面性和多变性路人皆知。以下几点应该属于共识:

1、没有一个人只有优点,没有缺点,即使伟人,即使雷锋。

这道理放在药物身上,也同样适用。所以,奉劝患者不要苛求医生只开对你有治疗作用的药物,不开有任何副作用的药物,因为是人就有缺点,凡药都有副作用,只是多少而已。

2、好人和坏人都是相对的,即使是恶棍,即使是英雄。

某一种药物可能对某些疾病的患者起到立竿见影的“神奇”功效,但对同样疾病的其他患者可能功过各半,甚至过大于功。这种现象恰如生活在不同圈子里的每一个人,你可能在家族圈是公认的孝子,但在职业圈可能是庸庸碌碌的职员。

因此,人与药物都是有圈子的。

以最常见的感冒药为例,之所以市面上存在如此众多的品种,就是因为有点人吃这种感冒药很有效,但对另一些人可能一点效果都没有。

每一个存在都是有道理的!

3、好和坏可以同时出现在同一个人(药)身上,只要是一个人或一种药!

正如这个世界本不存在完美,幸福与痛苦之间最大的区别只不过发现和利用美的能力。

药物和我们每日吃的食物一样,既可能为我们提供营养,也会制造毒性和垃圾。因此,任何药物,无论是片剂还是针剂,无论是内服还是外用,无论是名牌产品还是无名小辈,无论昂贵还是低廉,都肯定存在治疗性的“好”作用和治疗外的副作用。

医生的最大职责其实是最大限度利用药物好的一面,而将药物坏的一面尽可能控制在患者可接受、医生可控制的水平。

4、好与坏,其实可以相互转换,只要利用得好,只要你耐心!

在我们的身边,不乏有浪子回头的成功事例,也有不少年少平庸,中年辉煌的个案。对待药物,患者也需要这样的世界观。因此,不能因为某一种药物出现了副作用,就断定它不好,当然也不能因为某一种药物解决了自己的病痛,就忽视它的害处。作为患者,首先应该相信医生的专业知识,只要副作用在医生已告知,自己可耐受的范围,就应该耐心等待它的治疗效果。

事实上,绝大多数经过为期5-8年的医学院校培训和长时间职业培训的正规医院医生不仅具备充分的药理知识,而且有时会利用某种药物的“坏处”去治疗患者的疾病。最经典的例子就是鲁迅笔下的鸦片,一些过去公认的毒品经过现代工艺的提炼、加工,已经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疼痛、腹泻等症状和疾病。

5、每个人的面具都不只一个,每一种药物的作用也都不只有一种。

即使一个简单的人,即便是一个痴呆患者,都会因为他(她)存在多种社会角色,而不得不“佩戴多个面具”。

事实上,智商越高、社会地位越高、能力越强的人,其社会关系脸谱越多。这不完全是一种虚伪,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一种文明和进步。

药物也同样如此。当外来的药物以各种方式进入我们体内,它都在打破或者维持着我们体内某些精密的平衡。

或许部分患者会以自己不懂医药作为借口,并以此将药物副作用发生时的所有责任推卸给医生,那么我就以某种食物(西瓜)为例,来解释药物的这种“多效性”:

当我们夏天吃西瓜消暑时,西瓜所包含的各种成分会通过肠道进入我们体内。消暑解渴是我们吃西瓜的初衷(治疗作用),但吃西瓜的同时还可能带来腹胀、多尿、血糖增高、和大量的能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都不是什么大的问题,但对于某些胃肠功能不好、虚寒体质、肥胖以及糖尿病患者来说,这些就成了消暑解渴之外的副作用了。

三、患者应如何理性对待药物的副作用?

首先,看病应该到正规医院找正规医生。不要轻信江湖游医和虚假广告,更不能自行抓药,自行更改、增减药物的种类和剂量。

其次,相信医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操守。尽管每一行都可能存在害群之马,但绝大多数正规医院的医生还是希望能治好病人的。

第三,一旦出现药物副作用,不要惊慌失措,更不要无端猜忌。可以首先自行检查一下在用药物的有效期、药物的包装和外形是否符合规定。然后细心阅读、对照一下说明书中有关副作用的描述。如果发现自己的症状在名单之列,说明你的副作用属“意料之中”的不良反应。如果不在,最好尽快向主诊医生反映情况,医生会常规启动药物副作用监测机制,并及时告知你下一步该怎么做。

第四,如果副作用很明显,并难以承受所造成的痛苦,建议立即停药,并尽快向主诊医生反映。但如果副作用轻微,且在说明书罗列的名单之列,建议不要自作主张,随性采取可能会影响医生诊疗和观察的行动!

第五,对待包括药物在内的任何治疗手段都应该摆正心态,既不能寄以过高的期望值,又不能草率对待医生的处方。理智的做法是尊重医生的劳动,认真听取和遵循医生包括饮食、生活方式调整、服药时间、剂量等等在内的各种嘱托,严格按照处方规定的要求按时足量使用药物。

总之,药物只是疾病治疗的其中一种方式,药物也和人一样存在着好的和坏的多面性效应。治好疾病是医患双方共同的目标,医生能做的只是全面评估和权衡某一种药物对患者的可能获益和可能危害,最大限度发挥药物的治疗性价值,同时规避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而作为患者,理应摆正心态,并积极、耐心地配合医生的药物处方和非药物处方。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