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无力不等于“疲乏无力”
2012-11-04
李岩

副主任医师锦州市中心医院

一位16岁少女以“疲乏无力”为主诉就诊某医院内科,医生给病人检查肝功能,发现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升高,乙肝病毒五项示“小三阳”,即请传染病科医生会诊,传染病科医生根据肝功能异常及乙肝病毒“小三阳”而诊为“乙肝”,给抗病毒、保肝等治疗,用了很多药,效果都不好。

二个月后病人来到某医院风湿科,医生体检时发现她的“疲乏无力”是 双下肢无力,详细检查了肌力为三级。为了进一步诊断,检测其血清肌酶,发现她不但AST、ALT升高,而且磷酸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也明显升高,接着通过自身抗体谱检查,发现抗核抗体(ANA)、抗Jo-1抗体阳性 ,肌电图示肌原性损害。最后经肌活检找出了引起她“疲乏无力”的“罪魁祸首”——多发性肌炎。经激素等药物治疗几天后,她的双下肢无力逐渐好转。

不少主诉“疲乏无力”的病人在普通内科或传染病科就诊时,医生没有给以详细检查肌力、皮肤,只简单地开了肝功能、“两对半”检查,当发现转氨酶高,往往顺着这样一个思维:“疲乏——转氨酶增高(肝功能异常)——肝炎”下诊断。以至一些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病人在早期被误诊为“肝炎”,而延误治疗。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与乙型肝炎患者均有乏力的症状,可以缺乏阳性体征,两者病因不同,治疗方案相异,预后亦不同。多发性肌炎多发性肌炎是一种以对称性肌无力、肌萎缩和肌痛为主要表现的炎症性肌病,系肌组织自体免疫反应性疾病,横纹肌呈现广泛性炎性和变性改变。如病变只限于肌肉,称多发性肌炎;如同时累及皮肤,称皮肌炎。病因不明,可能与病毒感染和机体免疫机能紊乱有关,后者根据较多:①本病常伴有其它结缔组织病,如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症等;②对皮质类固醇或其它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③多发性肌炎的淋巴细胞对胚胎肌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又称皮肤异色性皮肌炎(poikilodermatomyositis),属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疾病之一,是一种主要累及横纹肌,呈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非化脓性炎症病变,可伴有或不伴有多种皮肤损害,也可伴发各种内脏损害。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系指本组疾患而无皮肤损害者。确切病因尚不够清楚,可能为病毒感染,机体免疫异常对自我的异常识别以及血通常侵及的是骨骼肌,特别是肢体近端肌肉,肩胛带肌和骨盆带肌通常最早波及。常常又表现为肌酶谱异常。肌酶谱包括AST、ALT、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及、醛缩酶等,但AST、ALT、LDH同时也是肝酶,肝脏损害时,这些酶会增高。虽然这两个转氨酶均可源于肌肉和肝脏,但谷草转氨酶更多地来自肌肉,而谷丙转氨酶更多地来自肝脏。因此,谷草转氨酶明显高于谷丙转氨酶时,应注意肌肉损害,需进一步查磷酸肌酸激酶、ANA、抗Jo-1抗体等。

由于接诊医师将双下肢无力考虑为“疲乏无力”,并且对肌炎病人常出现的特点认识不足,因此忽视了全面体检,造成不必要的误诊误治。

展开全部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