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疗常识
2017-03-10
谢金秋

主任医师锦州市中心医院

放射治疗作为肿瘤治疗的三大基石之一,用于临床的历史已经超过百年。目前,大约60-70%的癌症病人在治疗癌症的过程中需要放射治疗的介入。随着科技的进步,特别是近20余年,放射治疗的疗效取得了巨大进展,每100 个被治愈的肿瘤患者中,就有40余人通过放射治疗获益。但是,公众对“放射治疗”却知之甚少,甚至医学生也由于本科课程教义的限制,对放射治疗的作用也不甚了解;同时,肿瘤患者也很少会主动去放疗科就诊,有些甚至因此错失了有效的治疗良机。

放射治疗是利用设备或同位素所产生的各种射线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方法,如α、β 射线,X 射线,电子线,质子束及其他粒子束等。大致可分为远距离外照射和近距离照射。外照射,顾名思义是指射线从体外经由身体各种组织进入体内,杀灭肿瘤。另一类为内照射,包括后装治疗、粒子植入等,它们的特点是将放射性物质置于肿瘤部位,产生短程射线束,自内而外用射线杀灭肿瘤。我们经常提及的放射治疗,往往是指外放射治疗。其中主要的先进技术有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调强放射治疗、图像引导放射治疗、立体定向消融放疗等。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 是一种高精度的放射治疗,它利用CT 图像重建三维的肿瘤结构,通过在不同方向设置一系列不同的照射野,并采用与病灶形状一致的射线束,使得高剂量区的分布形状在三维方向(前后、左右、上下方向)上与靶区形状一致。同时使得病灶周围正常组织的受量降低。也就是说,照射肿瘤光束的形状尽量适合肿瘤的形状,而不是过去矩形光野或简单的几何形状,大大减少了肿瘤周边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保护了正常组织。

调强放射治疗(IMRT) 采用逆向算法设计,使得放射线更加聚焦于肿瘤,较之适形放疗,对肿瘤杀伤程度更高,对正常组织的保护更好,损伤更少。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类似于目前我们采用的导航技术,是一种基于上面所提的放射治疗技术上的质量控制技术,也就是说,通过图像引导技术,使得精确的放疗剂量“确确实实”地落在了肿瘤区域,它是治疗精度的前提和保证。只有对患者进行放疗前、放疗过程中利用先进的影像设备对肿瘤及正常器官进行实时的监控,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精确放疗。

我院射波刀技术是一种更为先进的图像引导立体定向消融放疗技术,其独具的先进技术是对体内活动的病变进行动态跟踪打击,损伤更少,疗效更加可靠。对于颅内病变通过简单地固定即可进行精确的治疗。对于脑外活动病灶(正常情况下,肺部、肝部、胰腺部位、前列腺部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活动度。)通过动态跟踪,正常组织损伤更少。

单独放疗可以达到根治效果的肿瘤:早期鼻咽癌,早期咽喉癌,早期前列腺癌,早期低度恶性淋巴瘤,早期肺癌,早期结外黏膜相关淋巴瘤,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等等。

需要与手术或化疗内分泌治疗等相结合,通过综合治疗达到疗效最大化的:脑胶质瘤,晚期头颈部肿瘤,晚期肺癌。消化系统肿瘤,泌尿系统肿瘤,肉瘤、淋巴瘤等。

放射治疗除了对恶性肿瘤有着明显的疗效,对一些良性病变也有着良好的效果,如慢性炎性肉芽肿、颅内良性肿瘤、血管瘤、瘢痕增生等。

展开全部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