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肌痉挛进行治疗前,首先要明确治疗的必要性。并非所有的肌痉挛都需要治疗,这点已成共识。对重度四肢痉挛造成严重运动功能障碍者,解除肌痉挛,降低肌张力,改善关节活动度,最大限度地提高肢体协调活动能力是必须的。而对非重度局部痉挛,要考虑缓解痉挛与建立运动功能的关系。如小儿偏瘫后遗症,股四头肌张力适度增高对恢复站立和行走有利,如同患肢配戴矫形支具,起到承担体重作用。其次,对肌痉挛的治疗要有现实目标。部分患儿残疾主要源于瘫痪,肌痉挛是次要问题。此时康复治疗重点应以促进中枢神经损伤后的修复与代偿为重点,使瘫痪的肢体尽早建立正常的运动功能。另外,肌痉挛常使患儿感到肢体酸胀疼痛,烦燥不安,增加了异位骨化和骨折发生率。此时解除肌痉挛是为了减轻患儿不适,便于保健护理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但不意味功能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