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阑尾炎
2012-05-04
关景涛

主治医师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董某某,男,38岁,工人,石家庄市人。患者主诉右下腹胀痛1年,舌质红、舌边瘀点,苔薄黄而干,脉弦滑数。血常规,尿常规及便常规均正常,西医诊断为慢性阑尾炎。此乃气滞血瘀,瘀久化热之腹痛,故用丹栀逍遥散加减,理气活血,化瘀清热,使气血活,瘀热除而诸症自消。本案之治,重在察舌,据舌象变化用药,治病求本,其效中的。

患者右下腹胀痛1年。患者平素喜食辛辣,1年前曾患急性阑尾炎,经输液治疗后好转。后每因情志不畅或饮食失节而出现右下腹疼痛,反复发作。在省医院诊断为“慢性阑尾炎”。

初诊(2009年5月8日):证见右下腹疼痛、胀满、口干、心烦。察其麦氏点压痛,无反跳痛。纳食欠佳,寐欠安,小便黄,大便偏干。诊其舌质红、舌边瘀点,苔薄黄而干,脉弦滑数。检阅试验室报告:B超肝胆胰脾双肾未见异常,阑尾区未探及肿块;血常规,尿常规及便常规均正常。此乃气滞血瘀,瘀久化热之腹痛。治当理气活血,化瘀清热。拟用丹栀逍遥散加减治之。

处方:

柴胡15g、黄芩9g、栀子10 g、当归l2 g、白芍2O g、炒白术l5 g、茯苓l2 g、赤芍20 g、丹皮12g、红藤12g、桃仁15 g、红花15 g、元胡12 g、枳实15 g、黄连10 g、苦参6g、公英20g、败酱草30g、生大黄6 g(后下)、甘草6 g。7剂,日1剂,水煎服。

二诊(5月15日):患者药后腹痛腹胀减轻,察其大便通畅,小便清爽,无心烦、口干,纳食增加,寐安。诊其舌质红、舌边瘀点,苔薄黄,脉弦滑。此瘀减热轻,然瘀热仍在。故治仍以前方为旨,上方减大黄为3g。

处方:

柴胡15g、黄芩9g、栀子10 g、当归l2 g、白芍2O g、炒白术l5 g、茯苓l2 g、赤芍20 g、丹皮12g、红藤12g、桃仁15 g、红花15 g、元胡12 g、枳实15 g、黄连10 g、苦参6g、公英20g、败酱草30g、生大黄3 g(后下)、甘草6 g。7剂,日1剂,水煎服。

三诊(5月22日):患者隐隐腹疼,其余诸症皆消。察其纳可,寐安,二便调。诊其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此气血活、瘀热消,可减苦寒清热之品,故上方去生大黄,黄连,苦参,公英、栀子。

处方:

柴胡15g、黄芩9g、当归l2 g、白芍2O g、炒白术l5 g、茯苓l2 g、赤芍20 g、丹皮12g、红藤12g、桃仁15 g、红花15 g、元胡12 g、枳实15 g、败酱草30g、甘草6 g。7剂,日1剂,水煎服

四诊( 5月28日):患者诸症皆消,纳可,寐安,二便调。诊其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此气行血活、瘀热尽消,疾病已愈之征也。

嘱其日后注意饮食起居规律,注意调畅情志。

按:本案患者之慢性阑尾炎,乃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湿热内阻致败血浊气壅阻于阑尾而成。其病机为热毒壅盛,气血瘀结。慢性阑尾炎往往瘀重于热,瘀滞较重。《素问·五藏别论》说:“六腑以通为用,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水谷人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故有“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之说。慢性阑尾炎的治疗也离不开通降之法,故用丹栀逍遥散加减。方中,以红藤、败酱草、黄芩、黄连、苦参、公英、栀子清热解毒以消痈肿,且栀子可清热除烦;赤芍、丹皮清血分之热,凉血活血,祛瘀止痛;红花、桃仁、元胡、枳实活血行气、散结止痛;柴胡、当归、白芍、炒白术、茯苓乃取逍遥散疏肝解郁理脾之意;大黄通腑祛瘀,以清除留滞之热毒;甘草调和诸药。二诊药后腹痛腹胀减轻,大便通畅,小便清爽,舌质红、舌边瘀点,苔薄黄,脉弦滑。乃瘀减热轻,然瘀热仍在,故以前方减大黄为3g。三诊患者隐隐腹疼,其余诸症皆消,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此气血活、瘀热消,故减生大黄,黄连,苦参,公英、栀子苦寒清热之品。四诊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此气行血活、瘀热尽消之征也。诸药合用使气血活,瘀热除而诸症自消。本案之治,重在察舌,据舌象变化用药,其效显著。

展开全部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