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弱视医案二例
2017-01-09
张健

主任医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张健眼科医案》

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

中国中医药药出版社

(三)弱视医案二例

弱视,类似中医的“目茫茫”,是眼球无器质性病变,而单眼或双眼矫正视力低于同龄儿童的眼病。主要是由于先天性或在视觉发育关键时期进入眼内的光刺激不够充分,剥夺了黄斑形成清晰物像的机会和(或)两眼视觉输入不等,引起清晰与模糊像之竞争,所造成的单眼或双眼视力障碍。中医认为多为先天禀赋不足,目中真精亏少,神光发越无力;或小儿喂养不当,日久则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可致目失濡养,视物不明。

健脾渗湿法治弱视/脾虚夹湿证案

冯某,男,7岁,湖南省溆浦县桥江镇中心小学,学生。于2014年5月6日初诊。

父母代诉:发现患儿视力差3月。

病史:患儿入学体检时发现视力差,在外院散瞳验光为远视、散光、弱视,已配镜。伴食少纳呆,倦怠乏力,便溏。

检查:视力右眼0.4,左眼0.5;矫正视力右眼0.5,左眼0.5。双眼底视盘较小,黄斑中心凹反射可见。舌质红,苔薄白,脉弱。

诊断:屈光性弱视(双眼)。

辨证:脾虚夹湿证。

治法:健脾渗湿。

方剂: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处方:莲子5g,砂仁2g,薏苡仁5g,桔梗3g,白扁豆5g,茯苓5g,党参5g,炙甘草3g,白术5g,山药5g,山楂10g,陈皮2g。6剂(中药配方颗粒/四川新绿色药业科技发展股份公司提供)。

服法:每日2次,每次1格,开水冲服。

针刺:眼部取睛明、承泣、攒竹、球后穴;头部及远端取风池、光明、翳明穴。配穴取足三里、关元、脾俞、胃俞。于每组穴中各取1~2穴针刺,每日1次。

医嘱: = 1 \* GB3 ①继续戴镜。 = 2 \* GB3 ②忌食生冷油腻、不易消化食物,以免伤脾胃。

二诊(2014年5月12日):食纳转佳,大便已成形。舌质红,苔薄白,脉弱。原方已取效,再服6剂,继续针刺。

三诊~十一诊(2014年5月18日~2014年7月5日):原方先后加黄芪3g,以益气健脾;加菊花2g,以清肝明目;共服药48剂,针刺40次,矫正视力右眼1.0,左眼0.8;全身症状亦愈。改服参苓白术散,一次6g,一日2次,连服2月,以资巩固疗效。

按: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无以滋养先天,致目珠发育迟缓而视物不明;可致眼带失养,眼球内斜;脾气虚弱,运化无力,水谷不化,故食少纳呆,便溏;舌质红,苔薄白,脉弱,均为脾虚气弱之候。参苓白术散加减方健脾益气,渗湿和胃,脾气充,湿邪去,结合针刺、配镜等法治疗,眼疾乃愈。(转载者请注明出处)

补益肝肾法治弱视/肝肾不足证案

文某,男,8岁,湖南省长沙市枫树山小学,学生。于2014年6月15日初诊。

父母代诉:发现患儿视力差4月。

病史:患儿学校体检时发现视力差,在外院散瞳验光为远视、弱视,已配镜。伴遗尿。

检查:视力右眼0.5,左眼0.5;矫正视力右眼0.6,左眼0.5。双眼底视盘较小,黄斑中心凹反射可见。舌质红,苔薄白,脉细弱。

诊断:屈光性弱视(双眼)。

辨证:肝肾不足证。

治法:补益肝肾。

方剂:地芝丸(《东垣试效方》)加减。

处方:生地黄5g,天冬3g,枳壳3g,菊花3g,枸杞子5g,金樱子3g,覆盆子5g。6剂(中药配方颗粒/四川新绿色药业科技发展股份公司提供)。

服法:每日2次,每次1格,开水冲服。

针刺:眼部取睛明、承泣、攒竹、球后穴;头部及远端取风池、光明、翳明穴。配穴取足三里、关元、脾俞、胃俞。于每组穴中各取1~2穴针刺,每日1次。

耳穴:王不留行籽贴目1、目2、肝、肾、脾等耳穴,每日自行压穴位1次,7次1疗程。

医嘱: = 1 \* GB3 ①继续戴镜。 = 2 \* GB3 ②忌食生冷油腻、不易消化食物,以免伤脾胃。

二诊(2014年6月21日):遗尿次数明显减少,舌质红,苔薄白,脉弱,原方已取效。再服6剂,继续针刺、耳穴。

三诊~十一诊(2014年6月27日~2014年8月15日):原方先后加党参3g,黄芪3g,以健脾益气;加熟地黄5g,以补血滋阴。共服药48剂,针刺42次,并配合耳穴贴压。矫正视力右眼0.8,左眼0.8;全身症状亦愈。改服杞菊地黄浓缩丸,一次4粒,一日2次,连服2月,以资巩固疗效。

按:肾寓真阴真阳,肝肾同源而藏血,禀赋不足,目失濡养,致神光发越无力,视瞻不明;全身症状及舌脉表现均为肝肾不足之候。地芝丸方中以生地黄、菊花补肾填精,益水之下源;天冬润肺滋阴,益水之上源;脾胃为生化之源,转输之枢,方中枳壳理脾胃,调气机,以助体内阴精水液的生成和输布。枳壳味苦微寒,有别于其它健脾药之甘温和行气药之辛温,可防辛温耗伤阴津。加枸杞子、菊花、金樱子、覆盆子,以补肾缩尿,结合针刺、耳穴贴压、配镜等法治疗疾病乃愈。(转载者请注明出处)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