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反流性胃炎(伴糜烂)案(郭喜军主诊)
2012-12-01
郭喜军

主任医师河北省中医院

胆汁反流性胃炎(伴糜烂)案(郭喜军主诊)

古某某,男,33岁,司机,河北省元氏县槐阳镇人,主胃脘部胀满伴隐痛,嗳气一年余就诊。胃脘部胀满,隐痛不适,嗳气,舌质暗,苔黄腻,脉沉弦。在我院查电子胃镜结果示:胆汁反流性胃炎伴糜烂,病理结果提示中度肠上皮化生。西医诊断为胆汁反流性胃炎伴糜烂。本病多由于饮食不慎,情志失调所致,日久则易致肝郁气滞,肝气犯脾导致脾胃升降失常,胃气上逆,本病病机较为复杂,病情较顽固,治疗时应祛邪扶正并用,疏肝理气、和胃降逆是治疗总则。故借用小柴胡汤加味治疗,和解少阳,通条脏腑。

古某某,男,33岁。

初诊(2009年5月17日):患者诉间断性胃脘隐痛一年,在当地医院给予中药口服治疗效果不显,现自觉胃脘部疼痛不适,有时胀满堵闷,餐后加重,嗳气次数较多,口干口苦明显伴两胁胀痛,在我院经电子胃镜检查结果示:胆汁反流性胃炎伴糜烂;病理结果提示有中度肠上皮化生。纳差,大便质稀,一日一次,舌质暗,苔黄腻,脉沉弦。拟用小柴胡汤加味治疗。

处方:

柴 胡 黄芩石菖蒲 郁金 苏 叶 黄连 淸 夏 枳 实 川 朴 广木香 青陈皮 千里香 隔山消 白寇仁 砂 仁 水红花子 焦三仙 大腹皮 莱菔子 内 金

给予7剂口服,水煎服,早晚分两次服用。

二诊(2009年5月23日):患者诉胃脘部胀满较前减轻仍自觉堵闷,嗳气次数减少,仍口干口苦,此乃肝气郁结稍减,脾胃仍有气机阻滞,可适当加些理气及化湿解毒药。于上方去隔山消,加八月札12g,白英12g,红景天12g,继服7剂。

三诊(2009年5月30日):患者诉胃脘胀满大减,食欲较前增加,嗳气减少,口干口苦较前减少,此乃肝气郁结减轻,脾胃升降功能恢复,运化动能增强,在此基础上加养胃阴之药以顾护胃阴。于上方去水红花子,加百合15g,乌药9g,继服7剂。

四诊(2009年6月6日):患者诉胃脘部轻微不适,嗳气明显减少,仍大便不成形,质稀,日一次,小腹部无不适,纳可,夜寐可,舌质红,苔薄白,脉沉。根据症状随证加减。于上方加秦皮15g,地榆15g,飞扬草12g,凤尾草12g,叶下珠12g,云苓20g,白术6g,继服7剂。

五诊(2009年6月13日):患者诉胃脘部仍自觉轻微不适,嗳气基本消失,大便不成形较前好转,仍质稀,现1-2次每日,小腹部无不适,两天前外出因下雨受寒,出现后背部疼痛不适,活动后出现酸痛感,纳可,夜寐欠安,苔薄白,脉沉紧。于上方加羌独活各15g,鸡血藤12g,继服7剂。中成药给予口服洁白丸、复方嗜酸乳杆菌片。

六诊(2009年6月20日):患者诉胃脘部无明显不适感,但大便仍不成形,质稀,1—2次每日,小腹部无不适,余未见明显异常。上方加诃子12g,石榴皮12g,继服15剂。后患者复查电子胃镜结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

按:胆汁反流性胃炎在中医学中多属胃脘痛范畴。“胃脘痛”之名最早记载于《内经》,《灵枢 邪气脏腑病形》指出:“胃病者,腹瞋胀,胃脘当心而痛。”并首先提出胃痛的发生与肝脾有关。本病例中由于肝失疏泄,横逆犯胃,脾失健运,胃气阻滞,均致胃失和降,而发胃痛。《医学真传心腹痛》中指出了要从辨证去理解和运用“通则不痛”之法。书中曰:“夫通者不痛,理也。但通之之法,各有不同。调气以和血,调血以和气,通也;下逆者使之上行,中结者使之旁达,亦通也。”胃病初起在气,气滞日久影响血络通畅,以致血瘀胃络。方中以小柴胡汤为主方加减治疗,和解少阳,宣通气机,并配伍行气活血化瘀之品,使气得降,於则通。

展开全部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