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医药大学陈一江教授——四季都比别人多穿一件背心每天睡前按摩40分钟保护心脏
几次冷空气过后,杭城各家医院心内科病房爆满了,门诊量也比平时增加了不少。现在冬至已过,一年中最冷的日子就要到了,心血管疾病患者该如何健康过冬呢?
本期,“名中医私房养生秘笈”系列视频节目,邀请了著名中医心血管病专家、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诊断学教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名医馆坐诊专家陈一江教授,请他来给心血管疾病患者支招。
陈一江教授出生于医生世家,他的祖父是上海有名的老中医,祖母接受的是正统的西医教学,从西医妇产科到西医内科都有涉猎。他的父母、姑妈、阿姨也是医生。在陈教授家,从内科到外科,从药剂师到口腔科各个科室的医生都有。
耳濡目染下,陈教授对医学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高考恢复后,他报考了中医学院,并决心要像父辈们一样,治病救人。毕业后,陈教授先拜了江南中医大家徐荣斋为师,后又师从于心脏病专家王慧英老师。如今,他已是著名的中医心血管病专家,曾获得过全国中医药教育技术协会优秀教学软件二等奖,参与中医诊断学精品课程和中医病案学改革等。
比别人多穿一件背心
听说这次要讲心血管疾病患者如何健康过冬的话题?陈教授有点小得意——不仅因为他是心血管病的医生,还因为他也曾患过病毒性心肌炎,住过两次院,有医患两方面的切身体会。
注意保暖很重要。陈教授说:“中医认为,在五行里面,心是属火的,最怕冷,受寒后,就没有动力来推动血液运行,从而诱发各种心血管疾病。我的保暖方法是—∪ 别人多穿一件背心。我会在夏秋之交多穿一件布背心,在秋冬之交多穿一件毛线背心,在冬春之交多穿一件棉背心或羽绒背心。”这次陈教授来拍视频,就穿着一件深棕色的棉背心。
陈教授还建议外出时最好能戴个帽子:“头部散发的热量占身体的1/3,稍一受寒就可能会患病,而对心血管病患者来说,哪怕是一场小小的感冒,都可能诱发基础疾病。我很欣赏北方老太太,一到冬天,就会在头上包两片自己做的布子,刚好包牢颅骨最薄的部分,很有科学性。我在门诊中,还看到一些老年人喜欢在冬天戴假发套,我觉得这个方法也不错。”
每年一到冬天,陈教授都会检查一下家里卫生间的取暖器好不好用。他说,血管最怕的就是气温忽高忽低,尤其是患有动脉硬化的人,如果他们突然进入高温或低温的环境,很可能会出现血管破裂,若破裂的地方在脑部,就是脑卒中。洗澡时如果不用取暖器,洗完澡穿衣服时,身体温度变化很大,容易发病。在卫生间安装一个取暖器,可以使卫生间的整体温度提高,并保持恒温。
每天参茶不离手
每次看到陈教授,他都会拎着一个深蓝色毛线织的袋子,袋子是他夫人织的,里面装着个保温杯,泡着生晒参。陈教授说,自从患病毒性心肌炎出院后,他就养成了每天喝参茶的习惯,每天至少两杯,已经坚持了近二十年。
“人参被称为百草之王,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的功效,老幼皆宜。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吃人参还有活血化淤的作用。”陈教授说。
人参的种类有很多,如白参、红参、西洋参、野山参等,种类不同,功效、价钱都有区别。陈教授说,喝参茶不一定要追求名贵,他自己除了夏天吃西洋参外(夏天燥热,适合吃西洋参),其他时候吃的都是生晒参。生晒参性味平和,不温不燥,既可补气,又可生津,有扶正祛邪,增强体质的作用,并且价格也比较实惠。
睡前40分钟 用拇指推走心病
根据自己从医经验,陈教授自创了一套“自我心脏保健按摩操”。这套操共4节,每天睡前或起床时做一遍,对心脏有保健作用——
第一节:右手全掌按摩左前胸区。要求手掌贴着胸部皮肤,不要隔衣物。顺时针方向按摩,每次15分钟。
第二节:用右手大拇指按左胸的屋医穴(锁骨中线与第四根肋骨交叉的地方)、渊腋穴(腋窝中线与第二根肋骨交叉点)、辄筋穴(渊腋穴往前1寸的地方。这个寸不是一尺一寸的寸,而是每人自己食指第二关节的长度,医学上叫做“同身寸”),3个穴位各按5分钟。
第三节:左右手交替按内关穴(在掌根横纹下面一寸),两筋中间的位置,两只手各按5分钟。若是心率失常者,要按得久一些。
第四节:站起来,两手虎口叉腰,大拇指刚好对着背后两条突出的肌肉上面(肾腧穴),用大拇指做圆周运动,每次5-10分钟,会有酸麻胀,甚至慢慢会发热。心跳慢、血压低的人,可以做得久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