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微博上得知,上海市东方医院胡海主任发明的一种用于进行胆囊穿刺的穿刺套管获得了发明专利认证。他在微博里透露,穿刺套管的发明,在于“为微创保胆提供更高效的径路”,它有三大优点:“防漏水、无盲区、套扎关闭,不用缝合”。也就是说,胆囊手术会更加安全,创口会更小。这对现在的胆囊手术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为此记者对胡海主任进行了采访。
胆囊手术已经不需要切掉胆囊
胡海医生发明的穿刺套管,是针对胆囊手术的,家中有曾经做过胆囊手术的人应该知道,以前得了胆囊结石,都是直接切掉胆囊的。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内窥镜的广泛应用使胆结石治疗开始进入一个安全有效的新时代——微创保胆取石时代。即可以通过内窥镜,保住胆囊,取净胆囊内的结石,维护了正常人体的平衡和生理功能。这对于胆囊仍有功能、并有保留价值的胆囊疾病患者无疑是个好消息。经过多年的发展,这一宝贵的医学成果已经渐趋成熟。
隧道里的灵感 20多年的坚持
胡海医生1992年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毕业后,一直从事胆道外科工作,可以说是亲眼见证了胆囊手术的发展,尤其是“微创保胆取石”手术技术的发展。
胡海教授认为,相比切除胆囊,对于那些有必要保留胆囊的患者,如何在保住胆囊的前提下去除胆结石或息肉,才是胆囊手术的发展方向。而他自从医以来,也一直都在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保胆取石”,让手术给患者留下的影响降到最低。
胡医生透露,早在1992年,当他还是博士生时,他就曾试着通过一根细管将药物直接注入胆囊腔,在用体外冲击波震碎胆结石后,用药物将结石溶解,这样就不用开刀,可惜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因为结石的残渣不能完全溶解。之后,他便又回归到微创保胆取石的研究上。
腹腔镜胆囊手术后的切口往往有1—2厘米,虽说是微创,但缝合后还是会留下瘢痕,到底怎样才能减少患者的痛苦,降低伤口对患者的影响呢?胡海医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直到有一天,一条每天都要经过的隧道给了他灵感。
胡医生每天上班时都要经过延安路隧道,某次经过隧道时,他突然灵光一闪:这条隧道连接了浦东和浦西,使大家过江更加便捷,那么能不能有这么一个类似的“隧道”,能够将人体的内部和外部连接,从而使得手术更加便捷呢?于是,他想到了穿刺套管。
正所谓“十年磨一剑”,经过了20多年的潜心研究和不断试验,胡海医生和他的团队终于将胆囊穿刺的穿刺套管研究成功,使得“保胆取石”技术又向前迈了一大步。都说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也正是因为胡医生日思夜想的都是如何完善胆囊手术,才能将生活中的常见事物与医学联系在一起吧。谁能想到一种用于医学手术的穿刺套管的灵感,竟是来源于一个过江隧道呢!
穿刺套管:更安全、更有效、刀口更小
胡海医生发明的这个穿刺套管,到底对胆囊穿刺手术有着什么样的意义?它又有哪些优点呢?胡医生在微博里说道,穿刺套管有三大优点:“防漏水、无盲区、套扎关闭,不用缝合”。
胡医生解释说,穿刺套管的作用,相当于为人体建立了一个通道,这个通道连接体内和体外。手术时,将套管插入胆囊,内镜通过套管进入,最后在胆囊内将胆结石或者胆息肉取出即可。通过这个套管,可以保证胆汁不会在手术过程中溢出,即“防漏水”,这样即使手术时间长一些也不会有大的影响; 而且通过套管可以看清胆囊内的所有区域,即“无盲区”,这样使得医生能够更加清楚、全面地观察患者胆囊内的具体情况;此外,普通胆囊手术切口要1—2厘米左右,肌肉损伤大,而使用套管后,只需要5毫米的切口,即可进行手术,且术后不用缝合,只需取出套管,再将伤口套扎即可,即“套扎关闭,不用缝合”。这样就减少了伤口对于患者的影响,也使得伤口更加美观。
胡医生表示,这三个优点,会使胆囊穿刺手术变得“更加安全、更加实用、更加有效、更加微创。”不管是对医生还是对患者,都是一个巨大的福音。
胡海:穿刺套管或在年底投入使用
那么这样方便实用的医疗器械,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真正体验到呢?据胡海医生透露,这项发明目前还未正式投入使用,虽已有许多厂家表示想要合作,但他还在慎重选择合作伙伴,估计今年年底可与大家见面,那时患者就可直接使用套管进行手术。
同时,胡医生也表示,这项穿刺套管的发明并非是他研究的终点,如何完善“微创保胆”技术,这是一个一系列的研究,穿刺套管只是提供了一个“从浦东到浦西的通道”。如何更彻底地打碎和清理胆结石,用什么工具能更好地取出胆息肉,这些都是他和他的团队日后要研究的方向。
医学之所以在不断地进步,就是因为有这样一群孜孜不倦的从医者,在不断地探索和研究。我们期待胡海医生发明的穿刺套管能够尽早投入使用,让患者能尽早体验到更加“安全、微创”的胆囊手术,同时也祝愿胡海医生和他的团队,能够获得更多的医学成就,在微创保胆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为医学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