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
2025-01-16
徐文江

主任医师廊坊市中医医院

http://www.cntcm.com.cn/news.html?aid=267172

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

时间:2025-01-09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3版 作者:徐文江

中医药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拥有数千年的深厚历史底蕴。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在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显示出显著的优势,已成为全球医疗卫生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全球对自然疗法和传统智慧的关注,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步伐逐渐加快,展现出巨大的新质生产力潜力。然而,中医药生产力的提升,面临诸多挑战,包括传统药理机制的复杂性、制药工艺的现代化不足,以及中医药在国际市场中的认知度和认可度有限。此外,中医药的研究与生产在政策、法规和临床应用之间仍需打通诸多环节,以满足现代医疗及其市场需求。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也直接关联到其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因此,如何提升中医药的新质生产力,成为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

为应对这些挑战,提升中医药的新质生产力,必须采取一系列创新策略。首先,科技创新是推动中医药现代化的核心驱动力。在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医药应当积极引入和整合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纳米技术等,推动自身现代化发展。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以现代科学语言系统地解析中医药疗效和作用机制,提高其在全球范围内的接受度和实用性。通过引入尖端技术,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可以加速中医药研发和临床转化效率,这不仅提升了中医药疗效,也扩大了其应用范畴。例如,通过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系统生物学技术,可以系统地研究中药复方的成分和机理,从分子水平揭示其作用机制。这种研究不仅可以提高中药研发的科学性,还能加速新药的推出步伐,提高临床治疗的精确性。有效的数据挖掘和管理方法在中医药现代化中同样不可或缺。近年来,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科技在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对大规模临床数据的分析,可以总结出传统中药在特定病症上的适用性和疗效,为中药的临床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此外,虚拟筛选等技术的应用加速了药物成分的发现和优化过程,从而缩短了研发周期,降低了研发成本。另一个重要的创新领域是中药生产工艺的现代化。通过引入现代化的提取和分离技术,不仅提高了药材的利用率,而且保障了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例如,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和膜分离技术的运用,使得中药制备过程更为绿色环保,同时提高了提取物的纯度及稳定性,从而提升了药品的疗效。

政策支持和有效的资源配置是确保中医药现代化进程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政府在制定和实施政策时,应当充分考虑到中医药的独特性和当前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可以通过资金支持、税收优惠及科研奖励等手段,鼓励企业和研究机构加大对中医药的投入。同时,建立健康的监管和评价机制,确保研发成果的质量,使其能真正推动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政府需要在法规制定、产业扶持、教育培训等层面给予中医药充分的保障,使其在现代医疗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政策支持还包括推动中医药参与国际合作,提高中医药在全球卫生事务中的话语权,促进其国际化步伐。除了政策支持,合理的资源配置也是实现中医药产业优化的关键。政策支持的力度直接影响中医药的资源配置与行业活力。政府应当推动产、学、研结合,鼓励企业和研究机构进行紧密合作,促进资源的共享和最大化利用。同时,应对中医药人才的培养给予更多关注,通过多渠道的培训和进修,提升科研人员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这不仅能加速中医药的技术进步,也能增强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术界、产业界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学术界应加强中医药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的研究,培养高水平的中医药人才;产业界应积极开发和推广中医药新产品、新技术,提升中医药产业的竞争力;社会各界应广泛参与,形成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的良好氛围。在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坚持“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原则。一方面,要深入研究中医药经典文献,继承中医药的理论精华和实践经验;另一方面,要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创新中医药的理论体系和诊疗技术,使中医药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同时,还应加强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向世界展示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提升中医药文化的国际地位。(徐文江 河北省廊坊市中医医院)

展开全部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