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刺激对肿瘤患者化疗反应影响的临床研究
2013-03-17
马陈

副主任医师宁波第一医院

【摘要】目的:观察穴位刺激对肿瘤患者化疗反应的影响。方法:入选60例患者,随机分为二组。对照组:恩丹西酮8mg化疗前30分钟和化疗后2小时各静脉注射一次,反应严重的加用地塞米松针10mg静推,腹泻用易蒙停等口服药止泻处理,白细胞降低用利血生片口服处理;穴位组:化疗前30分钟和化疗后30分钟根据患者反应情况选择对足三里、合谷、内关和中脘穴位按摩、针刺等刺激治疗,观察患者对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下降、白细胞下降等反应情况。结论:穴位刺激对减轻肿瘤患者化疗反应与药物治疗效果一样,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穴位刺激;化疗反应

【Abstra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acupuncture to reduce tumor patients’ Chemotherapy response. Methods: 60 patients in total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randomly. Control group: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8 mg of Ondansetron twice, 30 minutes before and 2 hours after the chemotherapy respectively. Add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10 mg of Dexrazoxane If severe response to the chemotherapy happened; Bisacodyl orally if diarrhea; Leucogen tablets orally if white blood cell reduction. Treatment group: 30 minutes before and after the chemotherapy, acupuncture and point-massage treatment were performed by stimulating Zusanli. Hegu, Neiguan and Zhongwan. Observation: The patients’ response in nausea, vomiting, diarrhea, poor appetite, decrease of white blood cells and other reaction caused by side effect of chemotherapy. Conclusion: Acupoint stimulation is as same effective to reduce cancer patients’ chemotherapy response as drug treatment. It is a safe, effective and economical treatment method to reduce chemotherapy response.

【Key words】acupoint stimulation; response to chemotherapy

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经常出现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下降、白细胞下降等化疗反应,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以致很多患者放弃化疗而影响治疗。临床上一般对上述反应采取给与肌注胃复安或静滴恩丹西酮、地塞米松、易蒙停、利血生等药物,其止吐、止泻、提高白细胞等效果虽然较佳,由于药物治疗增加药费和药物依耐性。我们根据中医经络理论尝试用穴位刺激方法减轻肿瘤患者化疗反应,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随机选择60例住院化疗患者, 对照组30例和穴位组30例。对照组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30岁;乳腺癌10例,胃癌12例,结肠癌8 例;化疗采用CMF 方案10例, CAP 方案20例。穴位组30例,其中男16例, 女14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32岁;乳腺癌9例,胃癌11例,结肠癌10例;化疗采用CMF 方案16例,CAP方案14例。二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诊断标准

以卫生部 《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中相关标准为依据。

3 观测方法

3.1 穴位组 化疗第一天开始,在化疗前30分钟和化疗后30分钟分别对患者双侧足三里、合谷、内关和中脘穴位按摩、针刺等刺激治疗。每次刺激时间20分钟-30分钟。21天为1个疗程,观察1个疗程。

3.2 对照组 用恩丹西酮8mg化疗前30分钟和化疗后2小时各静脉注射一次,降低恶心呕吐,严重者加地塞米松针10mg静推。腹泻用易蒙停2粒口服3天。白细胞降低用利血生,每日3次,每次4片,口服21天。

4 结果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胃肠道反应情况

组 别 例数 恶心呕吐

好转 不变 加重 腹泻

好转 不变 加重 食欲不振

好转 不变 加重

对照组 30 25 3 2 26 2 2 23 3 4

穴位组 30 24 2 3 23 4 3 22 5 3

两组治疗前后胃肠道反应经X2检验,X2=6.23,P〉0.05,两组无明显差异。

表2 两组平均白细胞升高情况比较(×109/L)

组 别 例数 化疗前 化疗后

7天 10天 14天 21天

对照组 30 6.10 4.50 3.58 2.89 5.84

穴位组 30 6.20 4.61 3.67 2.96 6.10

两组平均白细胞升高经X2检验,X2=5.78,P〉0.05,两组无明显差异。白细胞升高时间穴位治疗组较对照组缩短。

5 讨论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 占疾病死因第二位。化学药物治疗仍为目前世界上主要治疗恶性肿瘤的手段之一,并取得较好的疗效。但病人在接受化疗后出现对胃肠道、神经、骨髓、肝、心、肺、膀胱及皮肤等不同程度的毒性反应。毒性反应中以胃肠道反应的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及骨髓抑制白细胞降低最为常见。患者常因胃肠道反应的恶心呕吐、食欲减退、消化能力差、营养物质吸收减少,造成病人营养低下,精神萎靡,一般状况不良,对化疗产生恐惧心理,最终导致患者放弃化疗[1]。强烈的化疗可引起严重的骨髓抑制,如不及时处理,更易使病人发生感染及出血,甚至死亡[2]。如何解决胃肠道反应及骨髓抑制成为肿瘤化疗的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

西医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主要是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控制的。生理学研究发现,神经纤维具有其特定的活动电位,达到一定波形时可改善胃肠道功能,抑制恶心呕吐,提高骨髓造血机能。当人体的这种神经电位活动受到干扰破坏时,人体就会发生相应的组织病变,当这种异常的神经电位活动得到改善恢复时,人体病变就会相应消除,机能相应得到改善[3]。而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脏腑与体表是通过经络进行沟通的,经络将人体的脏腑器官联系起来,因此当某一脏腑功能失调后就会影响到其他脏腑或者全身,使身心健康受到影响。中医认为恶心呕吐、食欲下降是由于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若邪气犯胃或胃失和降,则发生呕吐、食欲下降等[4]。对穴位的按摩、针刺等刺激治疗可以达到温经通络、健脾、和胃理气、胃气下降之功效,故能预防和治疗恶心呕吐和食欲下降[5]。我们选择患者足三里、合谷、内关及中脘四个穴位进行刺激治疗,以改善化疗患者的胃肠道反应及其他毒性反应。中医认为足三里穴能够调节脾胃,疏通经络、镇疼止痛,中脘穴能化滞和中,对这两个穴位刺激可以改善胃肠道反应增加食欲。合谷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大肠经与足阳明胃经相接,通过合谷穴治疗,能和胃降逆,对恶心呕吐有一定效果。内关穴通于任脉,会于阴维,乃八脉交会穴之一,通过对内关穴刺激可以使三焦的气机通畅,使胃气下降,调节胃肠功能从而达到止吐止泻增加食欲,同时内关穴刺激可以宁心安神,宽胸理气,达到阴阳平衡,以此调节机体功能增加白细胞数量。我们通过对60例肿瘤患者化疗毒性反应的常规治疗和穴位刺激治疗结果显示,显效率穴位组为51.8%,对照组为47.3%,总有效率穴位组为87.1%,对照组为75.6%,两组无明显差异。结果说明穴位刺激疗法具有一定的止吐、止泻及升白作用,完全可替代药物治疗并达到药物治疗同样的效果,并克服了药物治疗中成本高、副作用大的缺点,丰富了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是中医理论与现代科技的结合产物。临床验证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和副作用,使用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韩涛.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首都医药,2008,14 (3):45-49.

[2]Minamim,Eedot,Hamaun,et al.Serotonin and anticancer drug-induced emesis.Yakugaku Zasshi,2004,124(8):491-507.,

[3] 陈振东,孙 燕,王肇炎主编.实用肿瘤并发症诊断治疗学.合肥:安徽科学出版社,1997.65~73

[4]李家邦.中医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62-263.

[5]金林红,许雪琦,程华丽.穴位按摩治疗化疗药引起呕吐30例[J].福建中医药.2012.43(1):34-35

作者介绍:

第一作者:马陈 江苏盐城人,出生日期 1968.3,硕士,副主任医师,已发表十余篇论文。

联系地址:宁波市海曙区柳汀街59号

第二作者:尹钢林 加籍华人,加拿大太平洋中医学院主任中医师,教授。

展开全部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