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行为评分量表
2013-04-24
陈小军

副主任医师马鞍山市人民医院

新生儿行为评分量表

姓名_________ 性别____ 年龄____ 出生日期________

1.对光的习惯形成:在睡眠状态下,重复用手电筒照射新生儿的眼睛,最多12次,观察和记录反应开始、减弱甚至消失的照射次数。1) ≥11次

2) 7~10次

3) ≤6次

2.对格格声的习惯形成:新生儿处于睡眠状态,距其15~20厘米处,短暂而响亮地摇格格声红塑料盒,最多重复12次。

1) ≥11次

2) 7~10次

3) ≤6次

3.非生物性听定向反应(对格格声反应):在安静觉醒状态下重复用柔和的格格声在新生儿视线外(约10厘米处)连续轻轻地给予刺激,观察其头和眼睛转向声源的能力。

1) 头和眼睛不能转向格格声

2) 转向格格声,但转动3秒钟

3) 双下肢弹回活跃,≤3秒钟,并能重复进行

10.guo角:新生儿平卧,骨盆不能抬起,屈曲呈胸膝位,固定膝关节在腹部两侧,然后举起小腿测量guo窝的角度。

1) >110℃

2) 110~90℃

3) ≤90℃

11.头竖立反应(颈屈、伸肌主动收缩):检查者双手抓握新生儿上臂及胸部,两手上缘在新生儿乳腺水平,拉其从仰卧位到坐位姿势,观察到颈部屈伸肌收缩将头抬起,记录头和躯干维持在一个轴线上的秒数。

1) 为无反应或异常

2) 有头竖立动作

3) 头和躯干保持平衡1~2秒以上

12.手握持:仰卧位,检查者的食指从尺侧插入其手掌,观察其抓握的情况。

1) 无抓握

2) 抓握力弱

3) 非常容易抓握并能重复

13.牵拉反应:在做手握持基础上得到有力的抓握时,检查者抬高双食指约40厘米,则新生儿会屈曲自己的上肢使其身体完全离开桌面

1) 无此反应

2) 只提起部分身体

3) 提起全部身体

14.支持反应:检查者用手抓握新生儿前胸,拇指和其他手指分别在两个腋下,支持新生儿呈直立姿势,观察新生儿下肢和躯干是否主动收缩以支持躯体的重量并维持几秒钟。

1) 无反应

2) 不完全或短暂、直立时下肢屈曲或头不能竖立

3) 能有力地支撑全部身体、头竖立

15.自动踏步:上面的支持反应得到后,新生儿躯干在直立位置或稍微往前倾,当足接触到硬的平面即可引出自动迈步的动作。放置反应:取其直立位,使新生儿的足背碰到桌子的边缘,该足有迈上桌的动作。

1) 无反应

2) 引出困难

3) 好,可重复

16.拥抱反射

1) 无

2) 弱,不完全

3) 好,完全

17.吸吮反射

1) 无

2) 弱

3) 好,与吞咽同步

18.觉醒度

1) 昏迷

2) 嗜睡

3) 正常

19.哭

1) 无

2) 微弱或过多

3) 正常

20.活动度

1) 缺或过多

2) 减小或增多

3) 正常

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评定心理量表操作解释指导

(Neonatal Behavi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

新生儿行为神经检查是一种综合性行为和神经检查法,问世以来,历经二十余年的研究和应用,已建立了若干方法,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医生们对新生儿不再单纯进行神经反射检查和成熟度评价,而是通过复杂的新生儿行为评定来考察各种影响因素,评判其中枢完整性。鲍秀兰医生根据Breazelton和Amiel- Tison的方法,结合自己的经验,创立了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评定(Neonatal Behaviral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并进行了探索性研究,1990年报告了全国12城市正常评分范围。NBNA实用有效,简便易学,在我国已被普遍接受。

新生儿行为测定多用于考察某些围产期高危因素如产科用药尤其是产前镇静药及******、母亲饮酒、低出生体重等,目前更注重于新生儿窒息、小于胎龄儿、高胆红素血症等疾病的监测和评价。

1.新生儿行为(NBNA)评分的正常范围

1988年全国12城市新生儿714人(男369人,女245人)于生后2~3天、12~14天和26~28天测查3次,共2142人次。结果为 90.4%的总分在39~40分,97%在37分以上,无1人在35分以下。地区差别对评分结果无明显影响。此评分只适用于足月儿,早产儿需在纠正年龄达到足月后再测查。

2.NBNA在窒息儿的应用

1989年1月至1990年6月全国13个协作单位对145例足月窒息儿进行研究,发现窒息儿7天时NBNA35分的115例中,智能落后者仅1.74%。NBNA对新生儿窒息预后评价,7天时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99%和 82.6%,12~14天时为84.6%和97.6%。

重症窒息儿NBNA特点是行为及主动肌张力扣分最多,应常规动态检查,以监测病情变化。

对生后7天时NBNA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