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阳化气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重要法则
2014-05-19
赵冰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前列腺增生症是老年男性常见疾病之一,大多数发生在50岁以上年龄,又称之为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瘤、前列腺瘤样增生,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增生的前列腺使膀胱颈部及后尿道发生梗阻,其临床特点是以尿频、夜尿次数增多、排尿困难为主,严重者可发生尿潴留或尿失禁,甚至出现肾功能受损。本病在祖国医学中因前列腺称为精室故属于“精癃”的范畴,当并发急、慢性尿潴留时则表现为“癃闭”。

一、肾阳气化是水液代谢的关键。

津液在体内的代谢,是包括生成、输布和排泄等一系列生理活动的复杂过程。这一过程涉及多个脏腑的生理功能,是多个脏腑相互协调配合的结果。人体的水液来源主要来源于我们的平时的饮食物,其排泄途径主要是尿、汗、呼吸及二便,而排尿则是主要的调节方式。祖国医学认为水液代谢归于五脏所主。《素问•经脉别论》将水液代谢描述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说明水液代谢主要受肺、脾、三焦、肾、膀胱的调节,同时与胃、大小肠等器官有密切联系[1]。其中又以肾阳及膀胱为主要调节机制。

中医学认为:肾主水,肾脏在水液代谢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泌尿、排尿的气化和固摄上面。而肾气分化的肾阴肾阳是各脏腑阴阳的根本,肾气及肾阴肾阳通过对各脏腑之气及其阴阳的资助和促进作用,主司和调节着机体水液代谢的各个环节。其中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本,有“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的作用[2]。肾阳温煦全身脏腑形体官窍,促进精血津液的化生和运行输布,加速机体的新陈代谢,并激发精血津液化生为气,也就是一个“有形化无形”的气化过程。在水液代谢过程中,各脏腑形体官窍代谢后产生的浊液,通过三焦水道下输于肾或膀胱,在肾阳的蒸化作用下,化为清浊,清者回收,重新参与水液代谢,浊者则化为尿液,在肾气和膀胱之气的推动下排出体外。另一方面,肾气的固摄作用则调节水液的正常排泄,维护正常的水液代谢,防止其“非时而出”。膀胱的作用是在肾阳的辅助下气化,《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渗入膀胱的水液,经肾气与膀胱之气的温煦气化,达到升清降浊的作用。故全身水液的代谢依赖于肾阳和膀胱的温煦气化作用。

同时,脾、肺及三焦对水液代谢的作用也是和肾阳的温煦气化相辅相成的。脾和肺对水液的输布作用,主要体现在“脾气散精”上面,脾将水液上输于肺,通过肺的宣发肃降作用,将水液布散周身,同时脾可将水液直接向四周布散至全身各脏腑,达到“以灌四傍”的生理功能。《素问•灵兰秘典论》说:“三焦者,决渡之官,水道出焉。”体现了其运行水液的生理功能,全身水液的输布和排泄,是由肺、脾、肾等脏的协同作用而完成的,但必须以三焦为通道,才能升降出入运行。

二、肾气失司是前列腺增生的主要病因

前列腺增生症是由于前列腺增生压迫尿道形成尿道梗阻,以致引起排尿困难、尿线变细、排尿时间延长、尿频、尿急、尿潴留、尿失禁等一系列的下尿路梗阻症状。李海松教授认为:肾虚气化不利和瘀血内阻是前列腺增生症发病的主要病机,本虚标实是其病机特点[3]。气化失司主要体现在肾阳气温煦作用和膀胱的气化功能障碍上面。《圣济总录•小便不通》曰:肾精不足,气化不利,气化不利,膀胱有热,水道不宣,故小便不通也。因肾主水液,若肾阳衰微,固摄失司,引起水液的调节障碍,以致气不摄水,可见尿频、尿急等膀胱刺激征表现。而同时肾阳虚不能蒸化水液,膀胧气化不利,可致尿少、尿闭。通俗的说就是,开失职,则水液停留体内而致小便不利;合失职,则水液排泄无度而出现遗尿、尿失禁、多尿[4]。《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充分说明,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年老肾虚精少,肾阳的温煦功能不足以致气化失司,水液输布异常,故发为本病。

“气者,人之根本也”,“阳化气”,就是说气的温煦推动贯穿于气化过程的始终,气化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没有足够能量即阳气,就不能完成体内一系列气化过程[5]。前列腺增生症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膀胱气化功能也逐渐衰弱,患者年老体弱,或久病体虚,或水湿上泛损害肾阳,肾阳不足,命门火衰,阳不化气,膀胱虚冷,气化无权而溺不得出[6]。《素问•宣明五气》说:“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尿。”表达了肾阳与膀胱之气之间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同时,《杂病源流犀烛•膀胱病源流》说:“膀胱,本州都之官,藏津液。州都者,下邑也,远于京师,且津液必气化而后能出。”若肾阳的温煦和膀胱气化功能的激发和固摄作用失常,膀胱开合失权,即可出现小便不利或癃闭,又可出现尿频、尿急、遗尿、小便不禁等前列腺增生症的典型表现。

膀胱气化实际上隶属于肾的蒸腾气化,同时也与肺、三焦、脾、肝功能有关。范氏认为肾阳虚败气化功能丧失气不化水,阳不化浊,因之三焦壅塞,决读不利,浊邪留滞,蕴结不去,甚或形成水浊攻冲之变势在必然,证见小便量少或无尿[7]。上焦升已而降,若雾露之溉,若上焦不宣则下焦不通,膀胱气化不行。如肺热气壅,肺气不能肃降,水道通调不利,又因热气下移膀胱,以致上、下焦均为热气闭阻而致三焦气化失常,进而影响膀胱气化。《灵枢·口问》曰:“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如肝郁气滞,疏泄不及,三焦气实,气机阻滞,从而影响水液的运行及气化功能,故景岳提出:“至若气实而闭者,不过肝强气逆,移碍膀胱”。

三、温阳化气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重要法则

肾阳不足及气化失司是前列腺增生症的主要病因之一,故温阳化气法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基本途径。医家谢映庐亦云:小便之通与不通,全在气化与不化。所以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必须温阳化气利水[8]。樊氏在温阳化气法治疗中枢性尿崩症中发现不论温阳组还是对照组治疗后患者尿量分别较各自治疗前均明显减少(P<0.01),但温阳组较对照组尿量下降幅度更为显著。治疗后两组尿比重均有所增加,但只有温阳组增加明显(P<0.01),且与对照组相比其尿比重增加更著,故温阳化气法在治疗中作用更佳[9]。我们在治疗前列腺增生中运用温阳化气之药,诸如桂枝、淫羊藿、肉桂、升麻、柴胡之类。中医学认为本类药物均味辛而性温热,辛能散、能行,温能通,善走脏腑而能温肾助阳,能补助一身之元阳,肾阳之虚得补,其他脏腑得以温煦,从而消除或改善全身阳虚诸证。比如桂枝,洪氏在治疗前列腺增生症中运用五苓散中认为桂枝辛温入膀胱,可温命门之火,促膀胱气化,鼓动肾气,又能助脾气蒸腾,使水津得肾阳的蒸动而运行,则小便自利[10]。《本经疏证》云:桂枝有和营、利水、下气、行瘀、不中之效,其为温阳化气利水之要药[11]。助阳药只能补助肾阳,以增强恢复肾阳的功能,但没有温通化气的作用,不能把阴精转化为阳气,而肉桂之类温通阳气的药,虽不能直接补助肾阳,却有很强的催化作用,在它们的催化作用下,阴精会源源不断地转化为肾中阳气,以推动肾的气化作用[12]。《黄帝内经》曰:“无阳则阴无以化”,气化不行,故小便不通,或点滴不出。而同时佐以补阴之品,以达到“阴中求阳”之效,以免“无阴则阳无以化”。

四、小结

总之,良性前列腺增生是常见的老年疾病,中医学在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研究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13]。李海松教授认为肾虚气化不利和瘀血内阻是发病的主要病机,本虚标实是其病机特点。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应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采用中医药辨证论治、内外并治、攻补兼施,故对于气化失司证型的前列腺增生症治疗我们以温阳化气为主,辅以活血化瘀之法,效果颇佳。所以,温阳化气在治疗前列腺增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疗效。

展开全部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