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前列腺癌、乳腺癌、甲状腺癌、肺癌、肾癌等常易发生骨内转移。转移途径有:直接侵犯、血行转移、淋巴转移。近年来由于对恶性肿瘤治疗的进展,患者生存年限延长,骨内转移性肿瘤的发生率也随之降低。
【临床表现】
1.患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2.脊柱、骨盆、股骨、肱骨、肋骨、颅骨等为其好发部位,其次为胸骨、肩胛骨及锁骨。
3.主要症状为疼痛,早期疼痛较轻,呈间歇性,逐渐变为持续性剧痛。常伴有肿胀、肿块、压痛、肢体功能障碍、病理性骨折等。
4.脊椎受累时,可出现脊髓及脊神经根的压迫症状。晚期出现严重贫血及恶病质。
【辅助检查】
1.X线骨转移瘤可有溶骨性、成骨性、或兼有溶骨和成骨等不同表现,以溶骨性表现为多见。溶骨性骨转移瘤表现为不规则的溶骨破坏,边界模糊不清,骨皮质也可受侵蚀。很少出现骨膨胀、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常发生病理性骨折。病变可为多发或单发。椎体转移瘤可使椎体变扁或呈楔形,但相邻的椎间隙保持正常。成骨性骨转移瘤表现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致密阴影,边界不清,其间骨小梁紊乱、增厚、粗糙。
2.ECT对骨转移诊断非常重要,不容易遗漏。可早期发现病灶,但必须排除假阳性。
3.CT及MRI可清楚显示病灶大小范围和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特别是对于骨盆、脊柱等部位的肿瘤的诊断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4.实验室检查除贫血及血沉增速外,在溶骨性转移性肿瘤中,血清钙、磷增高,而成骨性转移性肿瘤,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
5.病理学检查与原发肿瘤关系密切,大多数为灰白色或暗红色。镜下:多系腺癌,只有少数分化较好的转移癌,可识别出其组织来源。
【诊断】
1.40岁以上发病,脊柱、骨盆等处出现疼痛、肿胀、肿块、压痛、肢体功能障碍、病理性骨折等。
2.典型X线、CT、MRI表现。
3.病理学检查及找到原发病灶。
【治疗】
治疗目的是减轻痛苦、延长生命、保存一定的功能,以姑息疗法为主。多根据原发肿瘤的类型采用化疗或放疗,谨慎选择手术治疗。手术应尽量采用简单易行的方法,以增强局部稳定性,解除对脊髓或神经的压迫,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