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 述·
高压氧对重型颅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霍 妍1综述,李 宁2审校
(1. 第三军医大学学员旅2 队,重庆400038 ;2.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高压氧科,重庆400037)
关键词:高压氧;重型颅脑损伤;进展
中图分类号:R459. 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8348 (2005) 0520657203
高压氧疗法是指在高于大气压的环境中吸氧,增加了血中
物理溶解氧,可改善机体对氧的摄取和利用,使血氧含量增加,
血氧分压增高,氧弥散到组织的能力增强,从而改善组织的微
循环和有氧代谢,使组织获得大量氧气,因此临床上将高压氧
疗法用于重型颅脑损伤。大量的动物试实验和临床研究资料
军表明高压氧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本文就高
压氧疗法对重型颅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治疗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一综述。
重型颅脑损伤继发性脑缺血,缺氧所致的脑水肿,颅内压
增高是影响康复和生存质量的主要原因。高压氧作为一种重
型颅脑损伤治疗手段应用于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以有几十余
年的历史。大量的文献资料表明高压氧可降低重型颅脑损伤
的伤残率和病死率。
1 HBO 的定义
HBO 指在高于大气压的环境中吸氧,增加了血中物理溶
解氧,可改善机体对氧的摄取和利用,使血氧含量增加,血氧分
压增高,氧弥散到组织的能力增强,从而改善组织的微循环和
有氧代谢,使组织获得大量氧气,改善全身缺氧的状况,因而被
用于临床上广泛应用。
2 HBO 对脑血流量的影响
高压氧治疗利用物理学原理,采用物理疗法,提高人体动
脉血氧分压和氧含量。提高动脉血中载氧能力,增加毛细血管
和组织间的氧分压差,加快血中氧向组织的弥散速度以改善组
织缺氧状态,和利用高压环境,高浓度氧的物理效应来达到治
疗疾病的目的。
2. 1 有临床实验采用三维经颅多普勒仪对脑底动脉血流动力
学做了观测,32 例脑部疾病患者与健康成人比,入舱前脑血流
速度与健康成人比有程度不同的减慢。治疗后第1 次出舱后
脑血流速度加快的有28 例(87. 5 %) ,其中2h 后恢复至入舱前
血流状态的仅有9 例(32. 14 %) ,而30 例正常健康人出舱后血
流均加快且于2h 后恢复正常。这表明血流状态变化与血流学
无关。
2. 2 Lamberst sen[1 ]发现高压氧使脑血管阻力增加,血流量减
少是由于高压氧下通气过度,CO2 分压降低所致,但由于高压
氧使血流中氧含量显著增加,因此就总体而言脑组织含氧量仍
是增加的。近年来证明高压氧下颈动脉血流量减少,而椎动脉
血流量反而增加。同样,大脑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研究资料说
明[2 ]高压氧提高大脑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降低血管
阻力。这可能是由于高压氧使血氧含量增加,促进成纤维细胞
的转化,使毛细血管迅速再生,建立侧枝循环,减少组织出血及
渗出,减轻局部水肿,改善脑内微循环。
2. 3 高压氧对脑血管有双重影响最初是血管收缩,接着是血
管扩张,长期暴露与高压氧下会使血管的收缩作用消失。但
Beam[3 ]认为高压氧下脑血管是局部反应,是一种调节机制,正
常部位的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而受损部位血流量并不减少,
从而达到高压氧对脑血流量的调节, 高压氧治疗能明显增加
血氧浓度,使氧的有效弥散范围夸大,毛细血管端的氧分压提
高,改善脑缺血缺氧状态,减轻脑水肿和降低颅内压,增加血脑
屏障的通透性,加速组织修复,改善脑微循环,缓解脑血管痉
挛,使流速及血流阻力明显降低,改善脑血供。
3 HBO 对内皮素含量的影响
脑损伤后神经组织存在缺血缺氧,而缺氧能促进血管细胞
分泌内皮素[4 ]内皮素是长效缩血管物质,有实验[5 ]证明颅脑损
伤早期血浆中内皮比非颅脑损伤组及正常人明显升高,且损伤
越严重,内皮素水平越高,而恢复期内皮素含量明显下降,说明
了内皮素参与了颅脑损伤早期脑血管痉挛和缺血性脑水肿的
病理生理过程,但目前认为[6 ]在血浆内皮素升高的早期可能并
不引起脑血管痉挛,因为内皮素可诱导内皮细胞释放舒张因子
及前列腺素。损伤一段时间后,随着血管对内皮素的缩血管效
应更敏感,内皮细胞合成舒张因子及前列腺素减少,血管舒缩
机制失衡,血脑屏障破坏[7 ] 。上述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下,内皮
素作用于血管外膜引起血管收缩,形成脑血管的痉挛[8 ] 临床上
缺少及时的内皮素抑制方法,但通过实验[9 ] 将100 只健康
Wlater 大鼠利用自由落体原理制成重型颅脑损伤模型,随即
分为创伤对照组和1 次1d 高压氧组,在8 、24 、48 、72 、96h 观察
得出高压氧治疗通过纠正脑缺氧,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内皮细
胞产生释放内皮素。并有临床实验[10 ] 表明HBO 可以降低内
皮素的量。由此说明HBO 在此方面对重型颅脑损伤有一定
的作用。
4 HBO 对氧自由基的影响
氧自由基增多是创伤后脑水肿及神经细胞损伤的一个重
要直接因素,缺血后的组织损害与氧自由基的产生有关,而再
灌流时会产生大量氧自由基,加重组织的损害[11 ] 。生成的氧
自由基攻击细胞膜磷脂和不饱和脂肪酸,引起脂质过氧化反
应,生成脂质过氧化物(malondiialdehyde ,MDA) 。出血产生一
些微量的铁离子,对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强的催化作用,生成更
多的MDA。加重细胞损伤。
4. 1 早在1968 年Sukoff 发现HBO 对实验性脑水肿有保护
作下用,有实验表明[12 ] HBO 能清除MDA ,或抑制脂质过氧化
反应,并且此实验提示, HBO 对自由基的生成也有抑制作用,
即HBO 治疗在改善脑及全身缺氧状态的同时,并未增加氧自
由基的产生;而相反的减少其产生并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减
轻其对脑水肿和脑肿胀,因而对恢复脑细胞有氧代谢及生理功
能有积极的作用。
4. 2 高压氧对氧自由基的生成还是有争论的问题,普遍认为
氧中毒的发生机理与自由基有关,机体暴露在高压氧下,体内
氧张力增高,氧代谢量增多,则在体内产生的氧自由基也增
多[13 ,14 ] ,也就是说在重型颅脑损伤后的HBO 治疗有可能会增
重庆医学 2005 年 5 月第 34 卷第 5 期 657
加氧自由基,而造成进一步的损伤,但也有观点[15 ] 虽高压氧环
境下,体内氧自由基会增多,但高压氧治疗后,患者血中4 种抗
氧化酶的含量显著增高,似可表明高压氧能增强机体的抗氧化
能力。机体在高压氧下氧分压提高,纠正了组织缺血缺氧状
态,恢复正常的有氧代谢和生理功能;虽然会诱发氧自由基产
生,但由于机体抗氧化能力的改善和加强,足以清除高压氧下
增加的氧自由基及疾病所致的过多的自由基。
5 HBO 对脑神经的影响
HBO 对脑外伤后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与多种因素有关
(1) HBO 抑制脑组织损伤后内源性毒性产物的生成[16 ,17 ] 。(2)
HBO 减轻缺血细胞膜上的离子泵损伤[18 ] ,使细胞内外的离子
分布趋于正常状态,保持细胞膜的稳定,保护了细胞的结构和
功能。有实验[19 ]有实验通过对犬的心脏骤停导致的缺氧提供
了临床的和组织病理学方面的试验,研究心脏骤停和恢复(A/
R) 和神经学上的方法是通过麻痹大的犬遭受A/ R ,随机将实
验动物分为HBO (2ATA) 和常规组( PO2 = 80~100mm Hg ,
1ATA) 在24h 后在安乐死后在大脑新皮质层及海马区测得
NDS。另外,测动脉和矢状窦的CBF ,及大脑的D02c 和氧的
代谢率CMR02 ,并计算出,结果: ①NDS : HBO(35 + / - 14) ,常
规组(54 + / - 15) , P = 0. 028 ; ②Erc : HBO76 + / - 4 % ,常规组
60 + / - 14 %; ③D02c 和CMR02 均减少大约50 %。结论HBO
可以抑制神经细胞死亡(坏死和凋亡) 改善A/ R 对神经的结
果,但这不是通过激活大脑氧化代谢活力增强。
应用脑活素等药物治疗颅脑损伤是目前国内普遍采取的
方法,它可激活脑细胞,改善脑供血及脑代谢。并有试验表
明[20 ] ,脑活素配合高压氧修复缺氧的脑组织,促进神经机能恢
复比单纯应用脑活素的效果好。
6 HBO 对bcl22/ bax 的影响
Bcl22/ bax 基因编码蛋白在调节细胞凋亡过程中起着重要
的作用,bcl22 过表达可封闭凋亡,促进细胞存活,而bax 增加
可促进细胞凋亡,bcl22 广泛存在于大脑皮层、海马、小脑等组
织中,有实验表明[21 ]观察到0. 2MPa 的HBO 预处理可诱导沙
鼠的海马区bcl22 的表达,并且bcl22 的表达可能与缺氧耐受感
应现象有关。在实验[22 ] HIE 组在12h 时比HBO 处理组bcl22
显著升高,但bax 水平显著低于HIE 组,但48h 后bcl22 、bax
均显著下降,此时HIE 组的bax 仍持续升高,提示HBO 的抗
凋亡作用可能是通过提高bcl22 抑制bax 蛋白的表达,调节
bcl22/ bax 的比值实现的,以此减轻脑组织的损伤,对脑细胞起
到保护作用。
7 HBO 对重型颅脑损伤后持续植物状态(persistant vegeta2
tive state ,PVS) 的恢复
7. 1 PVS 是重型颅脑损伤的表现,可因脑水肿使颅脑内压增
高,大脑缺血引起大脑皮层广泛性损害所致,也可因脑疝、脑干
损伤使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受累,患者不能维持觉醒状
态而致。1996 年我国急救医学会制定的PVS 诊断标准[23 ] :
(1) 认知功能丧失,无意识活动,不能执行指令。(2) 保持自主
呼吸和血压。(3) 有睡眠- 醒觉周期。(4) 不能理解和表达语
言。(5) 能自动睁眼或在刺激下睁眼。(6) 有无目的性眼球跟
踪运动。(7) 丘脑下部及功能保存。(8) 以上7 项持续1 个月
以上。
7. 2 对颅脑损伤后的持续植物状态,有实验[24 ] 通过神经学上
的诊断标准和新的记分系统表明:对于130 例PVS ,HBO 治疗
后的比未用HBO 治疗的PVS 有明显的恢复。这可能与以下
机制有关: (1) HBO 能增加氧弥散半径并提高组织氧储量,
PVS 病人的脑损伤部,在坏死灶和正常组织间的“缺血半影
区”的细胞仍存活,结构仍完整,只是功能障碍。研究表明[25 ]
高压氧使大脑内毛细血管血氧增加。改善缺血半影区的缺氧
状态,促进侧支循环的生成,使神经细胞功能得以恢复。(2) 高
压氧下脑血管收缩,减少脑血流量,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打断脑缺氧———脑水肿之间的恶性循环。(3) 高压氧可增加椎
动脉血流量,增加脑干及网状激活系统的兴奋性,有利于改善
醒觉状态[26 ] 。(4) 高压氧还可以促进侧枝循环,通过建立新的
轴突联系,使神经功能得以恢复[27 ] 。(5) 高压氧还可降低血液
黏滞度,减少血小板聚集,促进血块溶解吸收,改善微循环,有
氧代谢旺盛,ATP 生成增多,改善脑功能,加速觉醒。
随着高压氧医学的飞速发展, HBO 对临床各科疾病的治
疗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有许多极危重症及难治性疾病在
HBO 下得到了完全的康复。但Huang 等[28 ] 将原代培样的鼠
皮质神经元放在0. 5MPa 的HBO 环境中,随暴露时间的延长,
神经元的存活率下降。并且HBO 也有中耳气压伤、气胸、脑
血栓形成、肺水肿、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急性气颅、急性心肌
梗死、机型氧中毒等[29 ] ,相反,也有实验[30 ] 观察到虽然长期的
暴露可使幼鼠海马毛细血管扩张和神经元超微结构的损伤,但
这种损伤是可逆的, 停止HBO 的治疗损伤可逐渐恢复。因此
只要在HBO 治疗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将治疗的压力和
时间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就可避免HBO 的不良反应,以使
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治疗作用。
参考文献:
[1 ] 卢毅. 高压氧治疗[M] .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89. 60
[2 ] 邓英,黄志雄,关国梁,等. 高压氧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
血流动力学和脑信号的研究[J ] . 现代诊断与治疗,2002 ,
13 (6) :11
[3 ] 尹玉成. 高压氧舱治疗对颅脑疾病患者脑底动脉血流动
力学作用的讨论[J ] .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1995 ,6 (3) :136
[ 4 ] Koutembanas S , Marsden PA ,Mequillan L P ,et al. Hyox2
ia induces endothelin gene - and secretion in cul2
tured human endothlium[J ] . J Clin Invest ,1991 ,88 (3) :
154
[5 ] Roux S ,Loffler BM ,Gray GA ,et al. The role of endothe2
lin inexprimental cerebral vasospam [ J ] . Neurosurgery ,
1995 ,37 :78
[6 ] 王健,李宁,胡秉成. 脑外伤后脑脊液内皮素和NO 浓度
的变化[J ] .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2001 ,21 (3) :217
[7 ] Suzuki R. The rolog endothelin the origin of cerebral vas2
ospasm in patient s with anerthysmal subarachnoid hemo2
rrhage[J ] . J Neurodurg ,1992 ,77 :96
[8 ] 郭斤连,李文召,刘爱芬,等. 蛛网膜下脑出血患者内皮素
测定的临床意义[J ] .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2001 ,39 (2) :
135
[9 ] 王跃华,杨福义. 高压氧对重型颅脑损伤大鼠血浆内皮素
含量的影响[J ] . 中国临床康复,2004 ,8 (1) :54
[10 ] Ren H ,Wang W ,Ge Z ,et al. Clinical brain elect ric enrth2
map , endothelin and t ranscranical ult rasonic for severe
brain injury[J ] . Chin Med J ,2001 ,114 (4) :387
[ 11 ] Granger DN. Role of xanthine oxidase and granulocytes in
ischemia2reperfusion injury[J ] . Am J Physiol ,1988 ,255 :
H1269
658 重庆医学 2005 年 5 月第 34 卷第 5 期
[12 ] 李静,万积成,吴建中,等. 高压氧对实验性颅脑损伤和脑
水肿的影响[J ] .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4 ,10 (5) :266
[13 ] Ying Kang. Increase of red blood cell lipoperoxides in
rabbit s exposed to hyperbaric oxygen and it s mechanism
[J ] . Chin J Physiol Sci ,1990 ,6 :123
[ 14 ] Misra HP , Fridovich L. The gengration of superoxide
radical during the autoxidation of ferredoxins [J ] . J Biol
Chem ,1971 ,246 : 6886
[15 ] 余肇芬,魏小文,黄昭德,等. 高压氧对脑损害及脑血管病
患者外周血抗氧化酶含量的影响[J ] . 中华航海医学杂
志,1995 ,2 (1) :29
[16 ] Neubau RA ,Gottlieb SF. Hyperbaric oxygen for brain in2
jury[J ] . J Neurosurg ,1993 ,78 :687
[17 ] 尤晨,胡秉成,周思伯,等. 高压氧对脑外伤后一氧化碳及
脑水肿的影响[J ] . 中华理疗杂志,1997 ,20 :67
[18 ] Takahashi M ,Jwat suki N ,Onok ,et al. 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accelerates neurologic recovery af ter 152minute
complete global cerebral ischemia in dogs [J ] . Crit Care
Med ,1992 ,20 :1588
[19 ] Rousenthal RE , Silbegleit R , Hof PR , et al. Hyperbaric
oxygen reduces neuronal death and improves neurological
outcome af ter canine cardiac arrest [J ] . St roke ,2003 ,34
(5) :1311
[20 ] 何小英. 重型颅脑损伤恢复期综合治疗疗效观察[J ] . 重
庆医学,1996 ,25 (1) :23
[21 ] Wada K,Miyazawa T ,Nomura N ,et al. Preferential con2
ditions and possible mechanisms of induction in gerbil
hippocampus[J ] . Neurosurgery ,2001 ,49 (1) : 160
[22 ] 谭国军,赵晓云,曹翠云,等. 高压氧逆转缺氧缺血性脑病
大鼠脑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J ] . 中国神经精
神疾病杂志,2003 ,29 (5) :388
[23 ]“制定我国持续性植物状态诊断标准专家讨论”会议纪要
[J ] . 急诊医学杂志,1996 ,5 (2) :95
[ 24 ] Xie K,Wang P. Clinical study on effect of HBO plus elec2
t ric stimulation on t reatment for the vegetative state[J ] .
Acta Neurochir Suppl ,2003 ,87 :19
[25 ] 欧海宁,康健. 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综合康复治疗
[J ] . 现代康复杂志,1999 ,3 (6) :649
[26 ] 刘子潘,易治. 实用高压氧医学[M] .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
社,1990. 244
[27 ] 易声禹,吴承达. 脑组织移植[M]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1993. 71
[ 28 ] Huang KL ,Wu JN ,Lin HC ,et al. Prolonged exposure to
hyperbaric oxyge induces neuronal dammage in primary
rat cortical culture[J ] . Neurosci Lett ,2000 ,293 (3) :159
[29 ] 杨莲荣,王洪光,刘春和. 高压氧治疗所致并发症[J ] . 中
国误诊杂志,2002 ,2 (5) :702
[30 ] Liu Y,Bao J ,Lai H ,et al. St ructural changes of neurons
in hippocampus f rom infantile rat s exposed to hyperbaric
oxygen[J ] . Chin J Traumatol ,2000 ,3 (4) :206
·综 述·
生物传感器现状与展望
钟艳艳1 ,王贵波1综述,李 宁2 ,吴 军1 审校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烧伤研究所, 重庆400038 ;2.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高压氧科,重庆400037)
关键词: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
中图分类号:R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8348 (2005) 0520659204
生物传感器技术被列为迈向21 世纪五大医学检验技术之
一,是现代生物技术与微电子学、化学等多学科交叉结合的产
物。生物传感器技术检测农产品中激素、农药等残留,具有精
确度和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响应和检测迅速,操作简单、携带
方便等优点[1 ] 。国内外目前已成功研制和开发了检测激素、抗
生素、农药的多种生物传感器,有的已经普及[2 ] 。以下重点阐
述生物传感器的原理、发展历程和现状,并对生物传感器的发
展作一展望。
1 生物传感器的原理
生物传感器由分子识别元件和信号转换器组成,分子识别
元件即是感受器,它由生物活性物质构成,直接和待检测物质
接触,具有分子识别能力,有的还能够放大反应信号。现在识
别元件已不仅仅限于生物活性物质,某些具有模仿生物分子识
别功能的化学分子也用于识别元件的构建。信号转换器则是
换能器,它属于电化学或光学检测元件,它可以将生物识别事
件转换为可检测的信号[3 ] 。当被分析物中特异性的待测物与
分子识别元件结合后,其产生的复合物、光、热等就被信号转换
器转变为电信号或光信号等,传送出来并经过显示处理,以进
行分析监测。
生物传感器与传统的各种物理传感器和化学传感器的最
大区别在于生物传感器的感受器中含有生命物质,以生物活性
单元(如酶、抗体、核酸、细胞等) 作为敏感基元,通过各种物理、
化学换能器捕捉目标物与敏感基元之间的反应,然后将反应程
度用离散或连续的数字电信号表达出来,从而得出被分析物的
信息[4 ] 。比如用一定的植物细胞或动物细胞作为感觉器,可以
制成各种细胞传感器;用生物组织作感受器可制成组织传感
器,称为组织电极;将一些特定的细胞器从细胞里分离出来作
为感受器,可制成细胞器传感器;将微生物作为感受器可制成
生物传感器。
2 生物传感器的发展过程
英国学者Clark 和Lyons 在1962 年提出,可以将酶促反
应的高度特异性和电极响应的高度灵敏性结合起来,由此提出
酶电极的概念。在1967 年,Updike 和Hicks 成功地研制出葡
萄糖酶传感器。到20 世纪70 年代不断有新的生物传感器被
研制出来,如微生物传感器、免疫传感器等[5 ] 。微生物传感器
较酶传感器更经济、性能要稳定得多,现在已广泛应用于发酵
工业和环境检测[6 ,7 ] 。免疫传感器的原理则是基于固定化抗
体或抗原膜与相应的抗原或抗体发生的特异反应,该反应使生
重庆医学 2005 年 5 月第 34 卷第 5 期 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