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儿童咳嗽诊疗中的诸多问题,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和中华儿科杂志编辑部制定了《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解读1
诊断的时限标准
咳嗽症状超过4周,这与美国胸科医师协会的标准相一致。统一标准将有利于今后儿科慢性咳嗽资料的总结、分析以及国内外交流。
解读2
不同年龄病因不尽相同
婴儿期(3%。4.口服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心因性咳嗽:1.年长儿。2.日间咳嗽为主,专注于某件事情或夜间休息时咳嗽消失。3.常伴有焦虑症状。4.不伴有器质性疾病,心因性咳嗽只能在除外抽动性疾病,并经过行为干预或心理治疗后咳嗽得到改善才能诊断。
解读4
儿童慢性咳嗽的诊断
详细询问病史、仔细体格检查、常规拍胸X线片是基本的。《指南》列出各种检查手段包括肺通气功能、支气管激发试验、鼻窦CT片、支气管镜检、诱导痰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学检查和病原微生物分离培养、结核菌素皮试、血清总IgE和特异性IgE测定、皮肤点刺试验、24小时食道pH值监测等。但并不意味着每个慢性咳嗽患儿均需要做这些检查。《指南》拟制了实用的诊断流程图,目的是为儿科医生提供一个循序的诊断思路,从简单到复杂,从常见病到少见病。最后,在无明确病因提示的前提下,诊断性治疗的原则是按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咳嗽变异性哮喘、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顺序进行。
解读5
处理原则与治疗用药
强调明确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患儿父母的期望应该得到关注与重视。病因不明,可先期经验性对症治疗,但若治疗后咳嗽症状没有缓解,应重新评估。镇咳药物不宜应用于婴儿。《指南》强调治疗后随访和再评估的重要性,即观察、等待和随访。
慢性咳嗽如伴有痰,应以祛痰为原则,不能单纯止咳。H1受体拮抗剂如氯苯那敏、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可用于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明确为细菌或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的慢性咳嗽者可考虑使用抗菌药物;平喘抗炎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 2-受体激动剂、M-受体阻断剂、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茶碱等药物,主要用于咳嗽变异性哮喘、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等。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儿可以使用促胃动力药如多潘立酮等。慢性咳嗽尤其在未明确病因前不主张使用镇咳药,可待因禁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咳嗽。异丙嗪(非那根)的镇静作用有可能误导家长而忽视了该药的不良反应,包括烦躁、幻觉、肌张力异常,甚至呼吸暂停、猝死。WHO警告:两岁以下儿童禁用异丙嗪作为镇咳药物。
解读6
非药物治疗需重视
非药物性治疗措施包括:避免接触变应原、受凉、烟雾,包括被动吸烟;鼻窦炎者用生理盐水鼻腔灌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者的体位变化、改变食物性状、少量多餐等;气道异物者则应及时取出异物;药物诱发性咳嗽最好的治疗方法是停药;心因性咳嗽则可给予心理疗法等。这些非药物治疗实际上恰恰是针对性强的病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