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治疗阴茎硬化性淋巴管炎17例
2012-10-16
周钢

主任医师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关键词]:阴茎 硬化性淋巴管炎 中医辩证治疗

阴茎硬化性淋巴管炎临床并不多见,因而常有误诊和欠妥治疗。笔者自1995年至2006年共门诊治疗17例,均以中医辩证治疗为主,现报告如下,供同道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17例患者均无明显外伤史,年龄20-41岁,平均28.4岁。已婚13例,未婚4例; 17例患者均有包皮过长,发病时合并有龟头包皮炎或三个月内患有龟头包皮炎,有频繁性生活或频繁手淫史。病程5天至3个月,平均1个月左右。临床表现:17例均偶然发现,阴茎冠状沟或阴茎背侧呈现无明显疼痛的无色或淡粉色条索状硬结,半环绕冠状沟或略曲伸向阴茎背侧,病变体积0.8cm×0.6cm×0.5cm--2.3cm×0.8cm×0.5cm。

1.2诊断及鉴别诊断

根据病史、阴茎局部见条索状蚯蚓样或结节状质地中等偏硬的实质性肿块,基本可以确诊。必要时病理组织切片检查,常呈淋巴管纤维增生、淋巴管肥厚,或稍有炎症细胞浸润,可做诊断依据[1]。临床应注意与阴茎海绵体炎和阴茎海绵体硬结症相鉴别。

1.3治疗方法

17例患者均以中医辨证治疗为主,根据病位及临床表现辩证为“经脉瘀阻、湿热下注”,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为主,疏肝理气、清热利湿为辅治疗。基本方:三棱、莪术、当归、桃仁、红花、制乳香、制没药、郁金、柴胡、橘核、土茯苓、败酱草,随症加减,每日一剂水煎服。中药外洗方:丹参、泽兰、大黄、苦参、龙胆草、土茯苓,每日2次水煎外洗患处,将阴茎直接浸泡于药液中10分钟。15天为一疗程,未愈者休息3天进行第二个疗程。

2治疗结果

17例患者1个疗程治愈13例,2个疗程治愈4例。其中3例复发,再治疗1个疗程后痊愈。

3典型病例

张某,男,26岁。1999年6月11日初诊。症见阴茎背侧冠状沟上方一0.6cm×1.8cm×0.5cm条索状硬结,与冠状沟平行半环绕于阴茎背侧,质中等硬,无触痛,光滑可推动,包皮内板及阴茎皮肤粘膜潮红,可见较多包皮垢样分泌物。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未见异常,分泌物未检出滴虫、霉菌,未培养出衣原体、支原体,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阴性。诊断为(1)阴茎硬化性淋巴管炎,(2)阴茎龟头包皮炎。治疗内服药:当归、桃仁、红花、三棱、莪术、郁金,柴胡各12g、败酱草、土茯苓各30g、每日一剂水煎服。外洗方:丹参、泽兰、土茯苓、龙胆草、苦参、大黄各30g,每日一剂水煎外洗。1999年6月18日复诊,局部潮红及分泌物消失,硬结亦较前明显缩小,效不更方。1999年6月25日三诊,硬结基本消失,停内服药,仅外用药巩固治疗。五天后痊愈停药。

4讨论

阴茎硬化性淋巴管炎发病隐匿,好发于中青年男性,有一定的自限性,患者常羞于就诊,所以临床容易漏诊误诊。确切病因目前尚不清楚,文献报道亦较少,一般认为可能与病毒感染、创伤、局部机械刺激有关[2]。在龟头包皮过长,包皮垢长期刺激、反复龟头包皮炎症、化脓性尿道炎等病变的基础上,加之烟酒等不良嗜好,短时间内过度频繁的性交或手淫,使炎症通过局部的微小损伤加重或扩散,而诱发本病的发生。几乎都发生在阴茎背侧或冠状沟处,外观可见如蚯蚓状弯曲的索状损害,向阴茎根部延伸,或围绕冠状沟存在。其硬度如同软橡皮样,不与阴茎皮肤粘连,略有活动。患者多无自觉症状,偶有不适感或在勃起时偶有轻度痛感。

本病属前阴疾病,中医古典文献无相关记载。中医学认为前阴为宗筋所聚,太阳阳明之所合,肝主筋,足厥阴肝经入毛际绕阴器。肝郁气滞,气机失调,饮食不节,脾胃虚弱,脾失健运, 湿浊内生,或外感湿热,内外合邪,下注宗筋,脉络瘀血阻滞凝结而发为本病。气滞血瘀、湿热凝结、脉络瘀阻为本病的病理基础。根据“肝经湿热下注、经脉瘀阻”的病理特点,立方原则以清热利湿、活血通络,兼顾软坚散结。内服与外用相结合, 常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龙振华,张石革.性传播疾病诊断与药物治疗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43

[2] 赵家荣,阴茎硬化性淋巴管炎6例报告:中国男科学杂志,2001;15(4);235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