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凝和抗血小板长期联合该如何治疗
2014-04-23
叶奎

主治医师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

患者同时具有抗凝治疗和抗血小板治疗指征时,可能需要长期联合用药,例如深静脉血栓、肺栓塞、高危房颤患者、心室附壁血栓,同时因冠心病尤其是植入支架后服用阿司匹林和(或)氯吡格雷。没有明确证据支持联合用药的疗效和安全性,但是联合用药必然增加出血风险。此时,应采用抗血小板药物的最低有效剂量,例如阿司匹林75-100 mg,并严密监测华法林剂量使INR维持有效范围的低限2.0.[17]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抗凝治疗是重要的临床问题,如何更密切的监测抗凝强度,防止出血和栓塞的并发症尤为重要。在准确的监测凝血指标的同时还应关注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INR的因素很多,如患者的饮食变化,合并疾病,服药等。为使INR的监测更准确简便,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一种便携式凝血监测仪自八十年代末在欧美国家开始应用,其测得的INR数据准确,安全,可靠。患者可通过自我监测的INR数据对照相关抗凝指南或通过咨询医生调整华法林用量,从而使血栓事件降低了55%[18-21],意外出血几率降低了35%,死亡率降低了39%[22]。因此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而随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不久的将来可能应用于我国。

综上所述,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中密切监测抗凝强度,标准化治疗范围,减少和防止出血和栓塞的并发症在心脏外科的临床工作中十分重要。

展开全部内容
×